美哉台灣

美哉台灣新聞

點擊進入專題畫廊

新聞圖片

AGlanceAtTaiwan在陳錦芳文化館展美哉台灣由夏大使及觀光局主持

在陳錦芳文化館展美哉台灣由夏大使及觀光局主持

蔡明峰訪問陳博士夫婦

蔡明峰訪問陳博士夫婦

夏立言大使及德立玉立在推廣「台灣觀光年,陳錦芳美哉台灣展」

夏立言大使及德立玉立在推廣「台灣觀光年,陳錦芳美哉台灣展」

 前副總統謝東閩參觀並就陳的畫作商討台灣新文化的建設

前副總統謝東閩參觀並就陳的畫作商討台灣新文化的建設

 新觀念不但出版陳錦芳的玉山畫冊同時在新觀念有個專輯報導

新觀念不但出版陳錦芳的玉山畫冊同時在新觀念有個專輯報導

 

201

玉山 报纸报导01
202
玉山 报纸报导02
203
玉山 报纸报导03
204
玉山 报纸报导04
205
玉山 报纸报导05
206
玉山 报纸报导06
207
 玉山 报纸报导07
208
玉山 报纸报导08
209
玉山 报纸报导09
210
玉山 巡回展
2015 年 3 月 11 日

陳錦芳的「新意象派」及「畫我故鄉」

旅居異域二十多年,愛鄉情深,思鄉心切的陳錦芳一直有個心願:「畫我故鄉」。生他育他的台灣是他創作泉源之一。他希望畫出台灣山川草木之美,人文社會之貌,心靈理想之夢。1963年他27歲時考取了一份法國政府獎學金到法國巴黎留學,12年後移居美國紐約,1984年首次歸國開展,當時欣逢60大甲子年,台灣民間到處普渡作醮,他參觀了一陣子後,乃以台灣民藝為表現語彙,畫出了一系列的「鄉藝意象」,嘗試將故鄉的民俗藝術納入他的「新意象派」足跡遍佈歐美各地,但對自己的故鄉尚陌生的陳錦芳,早就希望有個機會到台灣各地用他的畫筆與他魂牽夢縈的故鄉做深入的心靈交融。他不願走馬看花地「到此一遊」拍照留念式的尋幽探勝,他要用藝術的赤腳踏印到每一片芬芳的故鄉泥土上。

「新意象派」是陳錦芳留學巴黎,經過多年由東西文化衝突而來的危機後建立「五次元世界文化觀」所衍生出來的畫派。那是他為了給他所處的時代及其未來演變的文化加以定位定向而來的收穫。他藉人類文化史,尤其西洋美術史的公共文化意象加以廣包眾融,組配變位,時空合一,技法自由,而指向以「愛」為宗,天下一家的理想之藝術樣式,是古今中外文化大融合再創新的一種藝術表現,是後現代藝術的一代表樣相。陳錦芳歸國後將之向國內介紹,並全面性地巡迴全台灣各文化中心及美術館展出。陳氏常利用這些作品向故鄉獻禮之際,讓他的「赤心和藝術,以眷念感激之情,在這生我育我,期待我的可愛故鄉,從一縣到一縣,一市到一市,一鄉到一鄉,做心電的交流,鄉音的對話,…」而風景寫生是他與故鄉交流對話的藝術形式之一。

陳錦芳一直很喜歡畫風景,小時住在台南的他,初三起就常畫孔子廟,赤崁樓和鄉下的農村景色。在澎湖服兵役時也留下了近百張的海景和澎湖風光。參加世界道德重整運動在歐美一年,也沿途速寫及寫生。1963年留學巴黎時,帶去了一畫匣的故鄉風景,以慰鄉思。到巴黎頭三年,錦芳醉心於巴黎街景之連作,尤其古色古香的拉丁區最為他所喜愛,有位法國教授就收藏有他40多幅巴黎風景。隨之,他跟隨梵谷的步塵到法國南部阿爾魯(Arles)畫梵谷畫過的地方。又到塞尚的故鄉艾克斯城(Aix)畫聖‧維多瓦山(Mte Ste-Victoire),研究塞尚的藝術真髓。他也響往高更及那比派(Nabi) 畫家所喜歡畫的法國西北丘陵及海岸,布赫丹地區(Bretagne),特地去旅行寫生。他也曾陪伴楊三郎先生去畫法國有名的風芙樓(Honfleur)港,而他旅遊過的歐洲城市如翡冷翠、威尼斯、海德堡等,都留下他當時的藝術足跡。1990年當梵谷逝世百年展的時候,他應邀到阿姆斯特丹展出「後梵谷系列」的時候在荷蘭一個月,除參觀及研究梵谷,林布蘭等大師名作外,他也被當地的旖旎風光所動而畫了不少荷蘭風景。陳錦芳的「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等於是他在藝術創作上的學術論文,甚至是博士論文,而他的風景及肖相畫是他藝術上的生活日記,即興散文。他每隔一段時日就畫自畫像,留下他自己生命發展過程的容貌。

1991年陳錦芳乘他與夫人侯幸君多年收藏的非洲藝術運回台灣巡迴到花蓮展出時,首次到花蓮而驚嘆當地的自然造化:崇山峻嶺、峭壁巨石之奇,山峰疊嶂,飛雲映潭之美,懸崖臨洋,怒濤拍岸之壯;或茶田成梯、檳榔成林之翠碧;乃情不自禁,早出晚歸,以彩筆擁抱這塊台灣的淨土,並將所畫的二十幾幅作品在花蓮文化中心展出,參加慶祝花蓮開拓三百年紀念。錦芳同時積極參與推動在花蓮建立另一國際藝術村的工作。他認為台灣尚有一些未被污染的地方,尤其東部,不該多引進工業,而應該開發為國際級觀光區及國家公園。他也認為一些可代表台灣的天然景觀應多透過美術家的彩筆將其「美」之所在表現出來成為大家心靈裡的精神保壘。例如日本的富士山成了日本的象徵外也成了日本每一位畫家必畫的題材,否則他們的心裡就自覺不是日本的畫家。富士山也透過眾多的藝術表現而豐富多姿,而我們台灣藝術上的「精神堡壘」在哪裡?

陳回憶說︰

"1998年經「聯合國之友」總裁Dr.Brown的推荐,我夫婦倆參加了與聯合國有密切關係,且是國際最高非政府組織的「世界國是論壇」(State of the world Forum)開會,演講及畫展,伺後應邀參加其「人類共同企業」文化委員會,參與籌劃全球性文化,藝術活動。我乃有感而開始思索也該為台灣策劃活動,而台灣最需要的乃是找出居民大家都會認同的「精神堡壘」。答案是玉山!「大半生旅居海外的我」陳錦芳說,「玉山是我遊子情懷之所寄,也是我心目中台灣崇高的象徵。台灣雖小,卻可成為精神巨人。山不在高,有神則靈,何況玉山主峰3952公尺,為東北亞最高點,比富士山高出200公尺。然而我一直沒有機會上玉山。"



多年創導「新意象派」的陳錦芳,認為玉山是台灣最顯著的「意象ICON」,最適合取來凝結全民的共識。乃於1999年初秋,抱著尊玉山為聖的心情號召藝術工作者上玉山作畫,吸取靈氣,醞釀靈感,並即刻下筆作画,從南投、台北而紐約。「而源源不絕地一系列的作品產生了,像是玉山透過我在自我展現,炫出千姿百媚及內蘊:自得其體,自展其色,甚至喜、怒、哀、樂,禪思,理想。在創作熱潮中從電視傳來921大地震的畫面。」陳說「並思索一次心靈改造,精神建設的運動」。一向秉持「凡事從自我做起」的陳錦芳乃開始了千禧年「玉山聖山,愛與和平」的全台巡迴展。

千禧年台灣總統大選的順利完成,贏得世人讚美的同時,也面臨到各方面的大挑戰,尤其來自海峽對岸。「愛與和平」必然是繼「自由、民主」之後台灣旦旦信守的普世價值,而正義為其秉持的原則。據此,族群融合,團結一致,牽手連心的台灣共同體之促成,乃成了刻不容緩的工作,而玉山最適合取來凝結全民的共識。因此將玉山推廣為「台灣聖山」成為台灣的精神堡壘乃成為適時而有意義的工作,乃在台南縣文化局的邀約下,安排到全國巡迴展出,先後三年,並出版有「玉山系列及變奏」,收入124幅陳錦芳的玉山畫作及86首陳氏為之賦配的詩。

雖是台灣巡迴展,但陳錦芳並沒有充份的時間到台灣各地「畫我故鄉」,因2001年他獲頒聯合國的「全球寬容獎」並榮任「寬容及和平文化大使」,要以他的「新意象派」部份作品為主軸進行「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迴展,以宣揚「愛,寬容,和平」。但他足跡到的地方也盡量當地寫生,如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中南美Curacao,巴黎等地,同時響應「透過旅遊,促進世界和平」的運動。

總之,「畫我故鄉」是陳錦芳多年的願望而有時間有機會就畫。就像今(2007)年初他有機會在陽明山一家別墅山居一段時間而畫了一些暖冬早春百花爭艷及櫻花初綻的作品。但除了特殊情況(如在美國台美文化節上展出「台灣之美」),陳一般都展出他的「新意象派」而很少展出風景画,因此風景寫生作品是他的「私房菜」,他人生旅程的生命足跡,即興而具紀念性。這些作品拿出部份與有緣人分享外將是「陳錦芳美術館」的珍藏。
2015 年 3 月 11 日

獻詩

獻詩

 

在眾國萬民之上

尤切切眷顧

那朵歷史荒野裡

掙扎吐蕊的小百合

那醒自漫漫長夜

風雨飄搖的台灣──

勇敢地邁向黎明

邁向千禧21世紀

邁向自由民主人權的歡呼

邁向愛寬容和平的締現!!

陳錦芳 2001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