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化自一次元演進到五次元世界文化
陳錦芳的「新意象派」乃是他1969年在巴黎建立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觀」在繪畫上的表現。如果說「新意象派」在電腦藝術普遍化後在藝術史上成一畫派,則「五次元世界文化觀」為其理論基礎。
藝術史上存在過不少畫派,但多為題材,技巧及表現方式的特異,少有理論前導。要之,則是超現實主義及抽象畫,尤其是後者。1912年康丁斯基發表了「藝術的精華」一書,成了抽象畫派的理論基礎而發展至今將近一百年。抽象畫自古有之,如原始人的象形符號,童稚小孩的塗鴉,甚至大象鼻端給予彩筆所畫出來的東西都可視為抽象畫。不過, 在康丁斯基加以點出來並有意識地畫出來,再加上理論的論述,「抽象畫」才在藝術史上立足並發揚光大,可見理論的重要。
陳錦芳的文化觀可適用于整個文化,而「新意象派」則是其在繪畫上的表現樣相之一,其可延生的的潛力無窮無盡,又符合注重新理念,新思維之「腦」的「電腦時代」。如眾所知,三次元是長寬闊的三度空間,而時間是第四度空間,亦即第四次元。第五次元則是整合時,空及其內容的「腦」或「心」或「靈」,即生命之本質及精華。大而伸之,則是神,是道,是佛,而簡括之為「靈」,人為萬物之靈長的「靈」。故陳錦芳認為在這電腦時代,除了「硬體」,「軟體」之外還須開發拓展「靈體」(”Soul ware”)以見其完美。(「靈體」一詞陳氏首創於1974年)
如今有史以來人類文明都可凝縮到一「電腦」裏,而我們坐在電腦前面,依我們的「心、思、靈、感」(即「靈體」)來創造,便成為一種創造主(尼采說「神死了」,即如今人在某方面代替了神),這是五次元時代的特徵,也即四次元之「現代文化」之後,五次元之「後現代文化」的現象。 在藝術史上如果說達文西將原來也是二次元的西洋繪畫帶入三次元的世界,則畢卡索及康丁斯基是四次元藝術的肇始者,而陳錦芳可能是集人類文化大成的「五次元文化」在藝術方面的試行者。這可能就是為什麼他的藝術在30多個國家, 300多本教科書及藝術書裏被介紹使用,尤其被收進在美國有1000所左右大專學院在使用的一本世界藝術史:Arts & Ideas (William Fleming 教授編著,Harcourt Brace 出版. P. 685-687)「後現代」 最後一章「全球主義」裏出現,成為不少學生研究寫論文的物件。這是在世藝術家的職業生涯中極少見到的殊榮。
陳氏的藝術,從「為藝術而藝術」,經過「為人生而藝術」而演變成「為人類而藝術」之關懷人類的藝術創作,可能是他在全球畫家中第一次獲頒聯合國 (2001)「全球寬容獎」最主要的原因。
至於21世紀的文化生態是否會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展開全球性的新文藝復興,並以「愛」為其精神,則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