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盡人間煙火豪情

侯幸君照片

 

吞盡人間煙火豪情

專訪陳錦芳文化館館長侯幸君女士

文/本刊記者 汪之三 2010

 

有「梵谷傳人」美譽的著名華人畫家陳錦芳博士創作的,「上海世博主題百幅」繪畫行將進入尾聲之時,《移居上海》月刊記者來到了上海世博會中國舘旁的「富錦藝術中心」陳錦芳繪畫展館,採訪了陳錦芳文化館館長侯幸君女士。

她,既是陳錦芳的夫人,又是陳錦芳的經紀人,還是「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迴展策展人及執行人,更因她是東方人在國際藝術推廣領域的佼佼者,而榮登了 美國名人榜。她是紐約市少數的亞裔成功女性,並在當代藝術界久負盛名。她講述了她和陳錦芳的婚戀,以及在異國藝術創業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小王子」引領愛情和事業

侯幸君女士出生在嘉義。一九六四年,她十六歲。當時她就讀到了陳錦芳寫自巴黎的文章,並對他的文章情有獨鍾。十年後,當她帶著音樂夢想來到巴黎大學 求學之時,一個偶然的機緣她與陳錦芳相識。那時,陳錦芳的三本著作《畫遊十年》、《巴黎畫誌》、《小王子》(譯作)成了侯幸君的心靈慰藉。法國作家聖‧德 修貝里的作品《小王子》,故事簡單而乾淨,小王子的愛情純淨而淡雅,誠懇而認真,就這樣,「小王子」引領了她與陳錦芳的愛情和事業,他們的故事,也像小王 子的故事一般真實而純粹。侯幸君說,「我讀的是師範女子學校,沒交過男朋友,對於男男女女的事概念不大清楚,從名字看,我以為陳錦芳是女的呢!沒想到,巴 黎大學藝術博士,文筆這麼好,思想很前衛。經過了解,才知道他還是巴黎大學法國文學碩士。我也是酷愛讀書的人,又是學聲樂的,藝術是相通的,我們相惜相 愛…..。」
一九七五年,她與陳錦芳博士結婚。侯幸君談到婚後生活時說,在法國巴黎這個藝術之都,東方人被認同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我們過著窮光蛋式的精神貴族生活。後來,為了生活、為了藝術我們一起來到美國。」

借貸三萬美金在美國創業

侯幸君一直認為美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度,在這裏只有打拼,沒有第二種活法。只要有才能,你就可以盡情發揮,沒有人能阻攔你成功的步伐。「我時常把 自己扔進海裏,然後盡全力掙扎,看自己怎麼游回來,游回來的過程就是人生歷練—-。」侯幸君說,為了讓陳錦芳還像小王子一樣做他的純真之夢,海闊天空地想 像、構思作品,她選擇了吞盡人間煙火豪情。70年代的她到銀行借貸買房子,有困難就得接受挑戰。她相夫教子,包攬了生活中的一切瑣事,讓陳錦芳安心畫畫。 直到一九八六年,陳錦芳的畫作《自由女神》在美國引起轟動,他們才有了一些名氣和經濟實力,通過自籌和借貸,他們先後蓋過七個畫廊,一個美術舘,擁有数十 棟房產。陳錦芳不但是位藝術家同時也是位思想家,他致力於推動他的「新文藝復興」,他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觀」的藝術理論形成了獨樹一幟「新意象派」。所 以,推廣陳錦芳具有文化理論與思想的畫派的畫是一件困難的事。陳錦芳不是象牙塔裡的畫家,但為了讓他專心創作侯幸君壹肩挑起所有的事務,不過世界的一切變 化錦芳都爛熟於心。美國攻打伊拉克,他拿起畫筆,表達他的見解;中國舉辦奧運會、世博會他都會用畫筆來創作跟時代有關係的作品,他的每一幅畫都有他的思想,來自他的心靈深處。

以藝術的傳播為己任

侯幸君對藝術推廣及教育有一份執著和使命感。她以藝術事業為終身志向,並致力於推廣藝術生活化的理念,及將藝術投資作為理財的一種重要形式。她期望世界能成為富而好禮,強而好義,博愛而寬容的有情社會;更期望能為東西文化交流及經由藝術促進世界和諧及和平而努力。
陳錦芳的藝術是國際的,也是中國的台湾的,儘管他早年留學法國,儘管他功成名就在美國,但是他的藝術之根還是在中國在台湾。在「富錦藝術中心」陳錦芳繪畫 展舘,我從一幅以奧運會題材的油畫感受中國元素:「畢卡索的和平鴿」劃破秦磚漢瓦之上的長空,掠過兵馬俑武士的頭頂,凝固了時空,成了永恆。侯幸君說,陳 錦芳深愛中國文化傳統,在國外幾次搬家,很多家什兒都可以放棄,只有《論語》、《孔子》、《莊子》等典籍當成珍寶隨身攜帶。作為一個黃皮膚的中國人台湾 人,在西方世界隨時都會有被邊緣化的可能,然而他們夫婦卻成為異國主流社會的精英。而今,他們的一雙兒女接掌他們紐約的美術舘和畫廊,與他們夫婦一道從事 國際藝術推廣。

上海世博會就要落幕,陳錦芳世博主題百幅繪畫創作也將告一段落。憑著侯幸君的藝術敏銳藝術眼光,在上海在台湾,她創辦藝術畫廊,開展陳錦芳文藝思想理論研究,並將成立收藏家沙龍。她準備為中國大陸/台湾藝術品市場的繁榮,作出自己嶄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