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芳文獻

TopImage-ChenSelfportrait2-Web-LL

陳錦芳文獻

 

03_dsc034103_TFAndLucia-1990s

陳錦芳、侯幸君遊北京故宮                                                                         陳錦芳夫婦

內人侯幸君和我都出生在日本殖民統治和戰爭時代的臺灣。在那所謂「文化沙漠」的1930年及40年代,藝術和文化不但不彰而且之後還受到戒嚴令的壓制。但當時我幸而借到一位牙科醫師從日本帶回來的50本藝術書籍,日夜不停地翻看,愛不釋手。我最受梵古感動,並且14歲的時候立志成為畫家要到巴黎闖天下。在那貧窮的環境中凡有關藝術、文學、音樂,我都如饑似渴的吸收。這些為人類留下傑作的偉大心靈都成了我的良師益友。雖然臺灣當時在物質上是那麼貧乏,但藝術讓我覺得富有。我一直因吸取各種世界名作和能繪畫寫作而感到很幸福。我相信即使在青澀的時代得到那麼少的藝術滋潤,也使我成為一位熱情、好學和具創造力的人,並使我對人類和世界有著一種敏銳的關懷和熱愛。

1963年,我獲得法國政府獎學金到巴黎大學及巴黎藝術學院深造。1969年看到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時我覺得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紀元,也就是說我們的文化生態從「分」入「合」,而整個世界合而為一。而這個「一體」,這個人類家庭為藝術所祝福。我們的世界文化因有來自不同種族、不同大陸、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各種不同形式及媒林的藝術創作而變得豐富多元、萬紫千紅。當時我乃建立了我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觀」, 第五次元以「靈」而生,以「愛」為宗,並衍生了我繪畫風格的「新意象派」以表現這即將到來的「文化全球化」。

1975年我離開法國並于1983年成為美國公民。集亞、歐、美三洲之影響於一身,我深覺一種「世界公民」的意識在我內心裏滋長,而它在我們今日的文化環境中成為逐漸普遍的現象。這種意識在個人身上的蘇醒衍生出一種基於友愛、和平與寬容的世界文化, 以致拓展而造福全人類。內人侯幸君,我們文化館的總裁與我兩個人奉獻了我們的光陰來宣導藝術及文化。我們一直認為藝術潛移默化的能力能豐富每個人的心靈、增進優良的品性以及促進全球和平之文化的建立。

本人獲頒聯合國2001年「全球寬容獎」感到無上的光榮。獲獎人在「聯合國之友」主席諾維爾˙布朗博士的領導下由該組織董事會所選擇決定。為回應聯合國的本世紀之頭十年為「國際文化對話的十年」,「聯合國之友」2001年決定以藝術為重並頒獎給藝術家加以表揚其對締造愛與和平之文化的貢獻。本人同時被委任「寬容及文化大使」並深深感銘於心。願竭盡全力與「聯合國之友」及其它有關機構共同推動世界藝術活動以通過藝術建立和平與寬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