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芳博士的艺术特徵和艺术史定位
人皆有死,乃有所谓 「盖棺论定」, 艺术家亦不例外。一般而言,艺术家创作的高峰都在35至65岁之间,更有人认为如果艺术家在40岁之前尚无创见或没建立起自我的风格,则以后很难有所突破。在今日资讯如此公开畅达而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时代,一位艺术家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 该可以看出是否能留下一点痕迹。这就看其创作的本质是否独特新颖,就像马蒂斯所说:「一位艺术家的重要性乃以他介绍多少新符号到艺术语言里来衡量」。在此所谓新符号应该包括新观念,新风格及新技巧三方面。有些人单凭一方面亦能成家,但如能三方面均有所贡献,则可能成为艺术史上真正的大师。 陈锦芳14岁时受梵古生平故事的感动而立志到巴黎当艺术家。当然艺术家不必要到巴黎,但这年少时的梦想带他从台南到台北,再从巴黎到纽约,后又回归台湾,并再一次踏上环绕全球的艺术旅程,更有幸与联合国有关机构一起发动「世界艺术运动」,以期透过艺术来 「建立宽容及和平的文化」 。 陈锦芳今年已80岁(2015),该可审视其半世纪来的艺术追求成果并试论其定位。虽然他觉得尚在酝酿另一波创作高峰,但就他大半生来产生的数千件作品及22本着作(尚有8本待出版)的成果似乎可以做个阶段性的总结与论定,以资参考,以期更上一层楼。
收录陈博士理论及艺术的出版物 (共计约300 本,请参考出版物列表,图片太多,很难逐一包括,且每天陆续增加, 恕难祥述。) 1980年至今,陈博士作品在重要媒体(电视台如CNN、MSNB、路透社、探索发现、中央电视台,台湾各电视台及报纸等),在欧美重要艺术杂志如《艺术新闻》(Art News)、《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艺术论坛》(Art Forum)、Flash Art及众多亚洲艺术杂志, 日本、中国尤其是台湾的艺术杂志等,都有长期无数关于陈锦芳的广告、艺评及报导等。
• 陈博士和他的「竞争」一作被收进美国大专世界美术史教科书「艺术与观念」里,该书为William Fleming 教授所编着,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所出版。
• 该书同时介绍了莫内、塞尚、梵古、高更、毕卡索,达利以及许多艺术家。
• 「艺术与观念」 这本教科书详细地描述了艺术,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发展,例如,从埃及到希腊,从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一直到最后一章「全球主义」。在该章里提到陈锦芳博士和他的艺术作品。
• 陈锦芳博士和他的作品「竞争」(次页)在该书第686及687页里被介绍。随后之全书的结论有许多观点取自陈博士。
• 陈博士是唯一及在生的艺术家被介绍于「全球主义」一章。
• 作为具历史视野与文化使命感的艺术大师,陈锦芳博士毕生从事于反应人类的成就以及促进全球文化和谐及进步的艺术创作。这幅「人类文明的跃升(庆祝教育的文化)」是陈氏「新意像派」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并表现了他对人类的关爱。这件作品在世界各地广被宣扬, 从不少学校的壁画到许多课本的封面等。
• 在1986年5月份的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里陈博士的「星期日早晨,自由!」一作与美国当代名画家,如安迪、沃霍(Andy Warhol)、劳森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力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等的作品并列。那一年适逢自由女神百年大庆,为了歌颂自由的伟大意义,陈博士以他所创导的「新意像派」风格完成了100幅自由女神的创作。
• 陈氏的「自由精神系列」广被当时的电视、报纸、杂志及其它传媒所传播。
• 陈博士的「自由的精神」一作被美国威尔森季刊(Wilson Quarterly)用作封面。那是在观念理论方面相当具权威的有名刊物。 • 陈氏富有视觉张力的作品「自由永恆的怒嚎」,成为「美国探索她的灵魂」一书的封面。
• 陈锦芳一幅非常有名的作品「梵古归来」被彩色跨页印刷到这本有关梵古非常重要而多方位的艺术研究专书。「梵古的神话」(461页,1993年,日本朝日电视公司出版)
• 另外也是跨页彩色在美国历史的教科书里的是两幅陈博士的作品:「晨昏与白昼」及「自由之邦」(Prentice Hill出版)。
• 「爱超越对立」是陈博士另一有名的画作,陈被摘入于不少教科书外,甚至被授权于洛杉矶30辆公共汽车的侧身上。
• 在「社会学」教科书上, 陈博士「都市人拾穗者」及「创造之心」出现于章节的首页。
● 1993年,陈锦芳作品及思想被美国大专院校使用的世界艺术史教科书《Arts Ideas》以图文介绍。 他是全世界在此艺术史教科书中被介绍,不到一打的在世画家之一。陈氏是该书地球主义唯一画家, 也是整本书中唯一东方画家
-
1993年,陈锦芳作品及思想被美国大专院校使用的世界艺术史教科书《Arts Ideas》以图文介绍。
他是全世界在此艺术史教科书中被介绍,不到一打的在世画家之一。陈氏是该书地球主义唯一画家,
也是整本书中唯一东方画家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新意象派」 ( Neo-Iconography) 的创导
亦即1969 年之后他个人艺术风格的创立, 拓殖及推广。它乃整合古今中外人类文明之「意象」 (icon), 即具象征意味的公共形象, 加以「艺以载道」 的创作表现。即取「文化形象」 而非「自然形象」 为创作语汇, 透过「引句」 及「擅挪」 (appropriation) 并打破时、空、文化界线、派别风格及表现技法, 加以整合创新的艺术风格。亦即取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作品加以随「心」 所欲, 随「义」 取材, 依「道」 而艺的集大成, 技巧千变万化, 表现形式亦依题而异, 且成系列展开,如「自由女神」 百幅连作, 「后梵谷系列」 百多幅作品等。这些特点历史上鲜有艺术家如此做过, 又做得如此彻底而丰富。
这种取先人作品加以整合, 变奏, 诠释及创新的作品应称为「后现代」 的创作,而剪接既有图像加以合成变貌已成为「电脑艺术」 最普遍的形式, 因此在1969年就走出这一条路的陈锦芳乃被认为是「后现代」 文化的先驱及「电脑艺术」 的先行者。如今电脑普及全球, 故其影响亦广, 陈氏乃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20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
五次元世界文化观的创作理论
陈锦芳的「新意象派」 乃是他1969年在巴黎建立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观」 (参考本网站「艺术家介绍」 之「以爱为宗的全球新文艺复兴- 五次元世界文化观」 一文及已出版之「梦向新文艺复兴」 及「21世纪!台湾」 两本书) 在绘画上的表现。如果说「新意象派」 在电脑艺术普遍化后在艺术史上成一画派,则「五次元世界文化观」 为其理论基础。
艺术史上存在过不少画派, 但多为题材, 技巧及表现方式的特异, 少有理论前导。要之, 则是超现实主义及抽象画, 尤其是后者。 1912年康丁斯基发表了「艺术的精华」 一书, 成了抽象画的理论基础而发展至今将近一百年。抽象画自古有之, 如原始人的心象符号,童稚小孩的涂鸦, 甚至大象鼻端给予彩笔所画出来的东西都可视为抽象画。不过要等康丁斯基加以点出来并有意识地画出来, 再加上理论的论述, 「抽象画」 才在艺术史上立足并发扬光大, 可见理论的重要。
陈锦芳的文化观可适用于整个文化, 而「新意象派」 则是其在绘画上的表现样相之一, 其可发展的潜力无限, 又符合注重新理念,新思维之「脑」 的「电脑时代」 。如众所知, 三次元是长宽阔的三度空间, 而时间是第四度空间, 亦即第四次元。第五次元则是整合时, 空及其内容的「脑」 或「心」 或「灵」, 即生命之本质及精华。大而伸之, 则是神, 是道, 是佛, 而简括之为「灵」 , 人为万物之灵长的「灵」 。故陈锦芳认为在这电脑时代, 除了「硬体」, 「软体」 之外还须开发拓展「灵体」 (Soulware) 以见其完美。 (「灵体」一词陈氏首创于1974年)
如今有史以来人类文明都可凝缩到一「电脑」 里, 而我们坐在电脑前面, 依我们的「心、思、灵、感」 (即「灵体」 )来创造, 成一种创造主(尼采说「神死了」 , 如今人在某方面代替了神), 这是五次元时代的特征, 也即四次元之「现代文化」 之后, 五次元之「后现代文化」 的现象。在艺术史上如果说达文西将原来也是二次元的西洋绘画带入三次元的世界, 则毕卡索及康丁斯基是四次元艺术的肇始者, 而陈锦芳可能是集人类文化大成的「五次元文化」 在艺术方面的试行者。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他的艺术在30多个国家, 100多本教科书及艺术书里被介绍使用, 尤其被收进在美国有1000间左右大专学院在使用的一本世界艺术史: Arts and Ideas ( William Fleming 教授编著, Harcourt Brace 出版. p 685 ~687) 「后现代」 最后一章之「地球主义」 里出现, 成为不少学生研究写论文的对象。这是在生艺术家极少有的殊荣。
陈氏的艺术, 从「为艺术而艺术」, 经过「为人生而艺术」 而演变成「为人类而艺术」 之关怀人类的艺术创作, 可能是他在全球画家中第一次获颁联合国( 2001) 「全球宽容奖」 最主要的原因。
至于21世纪的文化生态是否会如他所认为的会展开全球性的新文艺复兴, 并以「爱」 为其精神, 则有待观察。但自911惊爆事件后, 世人愈感到建立一个宽容, 友爱,和平之世界文化的逼切需要, 则可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