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7 年 11 月 7 日

敬邀莅临陈锦芳博士之「移居特价展」( 即日起至11月30日 )

纽约335西35街艺术大楼  TF Chen Mus […]
2017 年 6 月 6 日

-陈锦芳美术馆艺讯-

【纽约市中城大楼】 为了在纽约市中城世界有名的时代广 […]
2016 年 4 月 17 日

陈锦芳新作:梵谷艺术家俱乐部系列

2015 年 10 月 13 日

The Soul of the Shanghai World’s Fair aptured

捕捉上海世博会的灵魂

劳伦斯‧吉普逊 美国国家博物馆顾问、名艺评家、艺术投资顾问, 文凯译

  当我们更深地进入21世纪时,陈锦芳博士单独地屹然耸立成为今日活跃于世界舞台的最重要艺术家。比较上来说,我们遇到的任何在生的另外艺术家——在展览上或搜证自媒体的——都只是片段的,在狭窄的美学和文化范围里创作。

作为一位世界级的艺术家,陈锦芳是第一名。在那琼楼玉宇的殿堂里,他是单独一人。我心里毫无疑问地认为陈的绘画作品注定出现于世界上每一个重要的公共、公司或私人收藏里。每一个定位于20及21世纪艺术的大美术馆将搜刮他的艺术作品来增加他们的收藏。遣用他在色彩、构图以及哲学方面天生的光明生辉的才华,陈继续审察当今世界上进行的任何各种事件来创造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宇宙。他巧妙的结合过去、现在与未来。他善用每一个可取得的视觉意象来创造他那并置、多彩、闪耀、令人激情兴奋的视觉天地。陈对当前在世界上、在人类心灵上以及头脑里发生进行的事物是一位原记录者、诠释者和展望者。

 
1欢迎参加2010上海世博Wellcome To Shanghai Expo 201080X100cm (M)#22逛豫园,迎世博Visiting Yuyuan before Expo130X194cm_Web_LL
陈锦芳那泉水般涌出的灿烂而伟大的绘画,让他获得联合国的高度评价,并透过艺术成为其【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他那《迈向21世纪,世界文化交响曲》,拼成为110英寸X560英寸的大幅巨作是我所知道的当代绘画作品最动人心魄而丰富多彩的作品。.(它在艺术世界里最可与之对抗的匹配之作应该是法国当代壁织,珍•吕沙庞大的《世界之歌》之群作和马久•马得哥只部分完成的【空间之幻】系列。两位画家均已作古)。

  陈的创作能如此乃源自他的学习及形成过程深深植根于东方并不断扩展到西方。他不是东方与西方的桥梁,而是东西两方机智而深入观念心思的紧密联合者。他不仅活跃于世界舞台,他自己就是世界舞台。陈能够达到这样乃是他广纳百川,吸取每一泉源——任何艺术,旧的、新的,任何时期、历史、考古、地理、时事、事件、哲学,想象。任何眼睛可以看到的都有可能成为他建造艺术殿堂的砖石。他混合这些砖石来产生前所未见的视觉世界。

  陈的每一幅作品存在几种层次。首先是一种视觉的怡悦或断裂突兀,而通常是前者。那是由色彩与构图所形成。有时候这些画看起来很简单。有时候构图和色彩极度繁复。但是隐藏于这些一眼就看出来的美学快乐与不快乐是众多的意涵。为什么陈说这个?这到底意味什么?观者不得不去想和回答。这些答案可能依照观者看这些画而不同。经常有新的发现让人思考,有新的方法来了解。而那是伟大艺术的精华——一再重复的美学上的发现以及情感方面、知识学术方面的刺激。

  陈锦芳的艺术生涯开始于一场对立争斗,一场介于他在故乡台湾承袭发展的中华文化以及他所遭受面对的西洋艺术与思想的对立争斗,尤其在巴黎十二年留学期间。他是东方人或西方人?他开始尝试融合东西两方,其完成的融合首次在美国费城的艺术联盟之美术馆展览上发表了出来。那是1978年的事,而他的艺术被概括以新的画派:【新意象派】。那次展览与该新画派名词的提出帮助观众对陈的创作结晶而成的艺术增加了解同时也许同样帮忙艺术家了解自己的艺术。另外一点有关陈的有趣面向是虽然他的新意象派让他成为世上伟大的画家,但当他画起风景、台湾乡艺意象,城市的街景和表现个性的肖像画时依然得心应手,畅所欲言。

 
(M)#26阳光谷,太阳能颂Sunshine Valley, Ode to Sun-Energy80X100cm (M)#30繁星下的阳光谷The Sunshine Valley under Stary Night97X130 cm (M)#2黄浦江世博梦Shanghai Expo Dream upon Huangpu River_Web_LL
在费城的展览几年后,陈锦芳被自由女神百周年(1886-1986)庆典所赶上。他第一次从法国到美国时看过自由女神,然后他以一位新移民来到美国并成为美国公民。假如自由女神将届100岁,他将画100幅自由女神的作品来共襄盛举。每一幅作品都将是一次不同的诠释及表现,而这些作品将使用一大堆的意象。我有幸为这批多彩多姿的作品撰写最重要而具引导式的文章。在此我节录该篇介绍文章的几段:

  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自由颂歌也同时是新意象派百花齐放的赞美曲,它无限地整合时间与空间以及美学上的多种面貌来产生新鲜的美学表现和领悟。新意象派能够使我们思考、感觉甚至发笑。作为新意象派的先知、见证者和启示者,陈巧取挪用人类艺术宝藏与经验的视觉形象而透过想象将之铸成美丽而有力的新形象。这些绘画以新鲜的激动与洞见来报答我们同时又不将我们与视觉传承切割开来……他以一种成熟丰盈的视觉表现,将亚洲、欧洲及美洲的文化绑在一块来创造这令人惊异的对自由女神的献礼。被遣用到自由女神系列的各种不同意象有几百种之多。另一个百年大庆来临了。

  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只晚自由女神三年到来。那是为1889年的世界博览会而建造的。陈在巴黎研究和创作有12年。他认识也喜爱居士达夫•艾飞尔那钢铁的代表形象。这需要另外100幅作品。在自由女神与巴黎铁塔百年大庆间只有这样短的时间,陈只得日夜不停的画。他的夫人侯幸君精炼能干,知道他先生工作的重要性而善于处理家庭及商务方面的事,让她的先生全心全力专注于创作。

  跟着自由女神与埃菲尔铁塔百年大庆接踵而来的是1990年梵谷逝世100年纪念。需要再画100幅作品。这位法国后期印象派的荷兰大师是陈锦芳所心仪的大师之一,而有一大群梵谷的艺术形象早出现于陈的绘画里。因此陈锦芳马上执起画笔在一种白热的创作狂风里完成了100幅悼念这位逝世的艺术大师。就像自由女神系列与巴黎铁塔系列一样,后梵谷百幅系列一鸣惊人。这批画完美的表达了陈的心愿。这些画在荷兰及其他地方展出并得到广阔的回响。

陈着手想画100幅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那有时候被称为【罪恶之城】的赌博、离婚方便而令人眼花缭乱的游乐城。陈不像上述三种系列的创作般为歌颂而画,而是想探讨那城市的多样令人目眩头晕的视觉大观园以及那里滋生的人间社会喜剧。我相信陈放弃这百幅作品的完成,因为他找到了更有价值的题材。

  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大会是一个更有价值的主题。同样地,100幅是目标。从世界各地涌来了最好的运动健将而陈锦芳推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画展。就像那副与联合国有关的大画,陈证明了自己是世界级的画家。在不同场合里有紧张、成功、失败。但总而观之,是一场大刺激及大成功。成千上万的摄影者拍摄每一场比赛,而一些画家将一些个人的成就搬到画布上表现或用计算机产生形象,但是只有陈锦芳成功地表现了整个奥运会,以光辉灿烂的视觉盛宴捕捉并提升了奥运活动的精神。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来参观北京奥运会,但是陈的绘作却永远将该盛会的每一大场面记录到他出版的中英对照画册里:《陈锦芳博士的艺术与奥运会:为人类而艺术》。旋踵间中国的全民激动随着奥运的结束南移,到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

 
(M)#36英国馆United Kingdom Pavilion130X194cm (M)#40韩国馆Republic of Korea Pavilion130X194cm_Web_LL
在我人生的80多年岁月中,我有幸参观了在旧金山、布鲁塞尔、西雅图、蒙特娄和纽约的世界博览会;在纽约、华府、巴黎、巴塞尔、威尼斯和马德里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亚洲数以百计的美术馆和画廊。这些让我拥有广阔深远的而丰富多样的经验来观赏及思考人类几千年来的艺术作为和掌控。当我回想这些众多的展示时,我发现他们大部分视野不大。在马德里的ARCO博览会,在巴塞尔的艺术节庆,以及威尼斯双年展都由个人的展馆或摊位构成,往往集中于个人单一画家或该国一小群艺术家的作品展示。

  在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美术馆展览中,让我深深感动而永留脑际的回顾展有,斐梅在华府国家艺廊的展出,诺德在日本东京一家美术馆的展览,洛逊奎斯特在休斯敦美术馆以及琼斯在马德里的苏菲亚皇家美术馆的展览。自然地,大部分在世界博览会的艺术展览都倾向于国家主义,而最显著的展示是建筑: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布鲁塞尔的原子核塔、西雅图的太空针塔,在纽约美国馆的BFG大圆顶等。然后我们看到胜过以往所有世界博览会的世界博览会:那庞大、拥挤、万众攒动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但是不像上述其它的展览会,我发现有一位艺术家以他的绝妙技巧、聪明才智和坚毅精力将整个博物馆串连起来加以诠释表现。没有任何摄影纪念册(或学术性研讨)将会达到像陈锦芳博士的上海世博会百幅作品所表现的活泼性、美、了解、戏剧性、智能洞察以及感情穿透深度。

  陈是独一无二。他是活跃于当今世界的任何地方,最具聪明才智及面对国际挑战的艺术家。上海世博会虽然被举办来展示世界,包括中国,却比任何曾经举办过的盛会更炫耀全球及其众多不同的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陈着手去捕捉该博览会的整个精神以及众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展馆。据我所知,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对上面提到的任何一个世界博览会,艺术博览会、美术馆或画廊的展示,做过这样的事。

陈对每一个展馆加以研究,它的外形象征,它的内容意义,其人民、地方、事物真象以及所引发的灵思意兴。然后,以他灵敏的心思和高度发展的天份才华寻找并整合众多的意象,他一个接着一个地为每一个展馆画出了深具哲学及美感的肖像。整体观之,这100幅绘画作品比任何照片报导所能做的,更描述了该展览会的灵魂。

 
Japan (M)#31法国馆(A)劳动、祈祷、大发展• France Pavilion(A)Work, Pray, Great Development 97X130cm
意象(icon)可以是任何视觉的实体,陈的天才不仅仅是善于选择意象,他的天赋才能亦要求能够将这些意象妥切安排并成功地加以描绘表现于他非凡的色彩组合之遣使把握中。陈那光辉耀眼而并列重迭的颜色之群正确地直现内心感情的回响反应。很少有艺术家拥有这种天赋。由于这些作品的复杂性,观者可能很难马上认出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那是伟大作品奇妙之处,看的人往往能够找到以前没看到的东西。为要帮忙看画者看得更详尽及更加了解其意义,陈玉立(Julie Chen)为他父亲的每一幅作品打造了一把钥匙让我们更精确而全盘地了解该作品。那是他们父女给世界的礼物。就像陈的儿子德立,他和他的团队将陈的作品制成版画。

  陈锦芳对上海世博的展馆之艺术诠释留给我们一连串的令人兴奋的绘画而吸引了世界,每一件作品一次。对于许多观众来说,他们最喜欢的作品将是最接近他们各自文化的作品,他们必须用心来研究的作品是那些能给他们带来新知新感受的作品。由于编幅的限制,让我们就直接的跳进这条非凡的艺术之流加以享受。

2015 年 10 月 6 日

看「梵谷大展」札记

陈锦芳,1990年夏

这次参观梵谷大展, 我随身带有两册梵谷的书信集。一是Irving Stone编撰的「亲爱的戴奥」(Dear Theo), 一九三七年元月六日出版, 袖珍本, 480页。另外是Mark Roskill编的「梵谷书信集」(The Letter of Vincent van Gogh ), 344页。 梵谷美术馆我先后进去看了四次, 而在Kruller-Muller美术馆的梵谷素描展我也去看了两次。有了书简集的阅读, 在「观画」之外有「观人」的补充而觉得对这位在苦难中产生杰作的大师有较完整的把握。画是人的产品, 不将作品跟作者联系起来的观赏研究是不完整的, 片面而主观的, 尤其梵谷的作品跟他的生活, 他当时的思想、心境及哲学有密切的关系。在书信中他常谈及他当时的作品跟他的生活、他的动机、他对要画的对象之感动、他对要从事把握征服之题材的观察。他常在心中侃侃细述他的所见所感, 以色、以线条、以形状描写他要画, 或画好的景色、人物等。他给他弟弟戴奥的信无形中就是他心思的记录。他是孤独的灵魂, 在几乎绝对的孤独中, 在炙热的创作之孤独中, 幸亏有能够了解他---世上唯一能了解他又给他支持的胞弟可以剖心对谈, 可以抒怀,可以寄情, 终于这些书信一笔一笔刻绘出梵谷自己的形像, 他灵魂的新像, 他艺术的内貌。 不读他的信, 不看他的传记, 怎能深深体会他的作品? 一些我们叹为观止的杰作, 他自己, 梵谷他自己却一直在奋斗, 在苦斗, 在绝望、失志、潦倒中拼命又拼命地---如何说呢? 画, 不只是画, 而是像跟病魔苦斗、缠斗一样完成过来的; 那不是为快乐而画, 不是为展览而画, 不是为出售而画(他一生希望有人买他的作品以减少他对弟弟的依靠, 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失望而绝望, 而连想都不敢去想, 不去想了), 而是他除了作画之外生命对他是没有意义, 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地方: 画画对于他变成了生存的唯一理由。看他的信, 他事事不如意, 没钱, 没爱, 没友, 疲劳, 病击(attack), 作品无人了解, 卖不出去, 没有被人认为「正业」的职业, 家庭温暖谈不上, 孤独之极, 潦倒之极, 而作画是他唯一活下去的理由。他的快乐来自接近大自然, 在书信中他常提到出去散步时看到自然的景色, 描写那乡间田园之美、之静、之平凡却慰人心灵的大自然, 一草一木, 树叶的颜色, 森林的态貌, 太阳的温热, 近水, 远山, 浮云的变化, 以及茅舍, 还有工作中农夫农妇的姿态(从中他看到神圣的庄严的平凡)。这种种是他感情之所寄, 画笔之所向, 心灵之所抒放的地方。他崇拜米列, 他喜爱大地, 他​​视与大地为友的农夫最值得画, 而大自然是他的上帝, 那教堂之外的实在的上帝, 热烘烘的上帝, 使万物茁长, 五榖丰收的上帝, 那伟大的太阳, 那光芒万丈的太阳, 那生命之源的太阳, 乃使他背起画架到田园间专心一致地作画的太阳, 也是使他头昏目暗而倒地的大太阳, 那法国南部阿尔鲁的太阳, 圣德美的太阳, 那生之神也是死之神的太阳! 而这些心中之语, 灵魂之言, 梵谷都一一倾诉了出来, 不, 是自言之纪录, 是借给他弟弟书信之便的心灵之倾泻。如果不这样, 恐怕他心理的压力, 那痛苦中孤独积压而成的雷电将使他更无以负荷而早日崩溃。 是的, 在他的书信中真正的梵谷塑形而彰显, 那是要了解他、欣赏他的艺术不可或缺的资料。我这次来荷兰, 不是来观光旅游, 而是来朝圣, 来学习, 来研究, 来向梵谷致敬, 并更深一层来了解他, 来受他的感动, 来接受他的启示指导。  

* * *

「荷兰是小国, 却出大画家」余光中教授如是说。的确不错。当我想到荷兰, 脑海里涌出的除了风车及郁金香外就是荷兰大师的名画, 林布兰的, 斐玫的, 梵谷的, 蒙德里安的….等等。以其地方之小, 人口之寡来比, 荷兰在其艺术成就的比重在西欧及全世界中可以说是相当大的。今年是梵谷之年, 也是荷兰之年。今年梵谷为荷兰吸引来了一百多万的观光旅客, 如果每一个人平均在荷兰花费一千美元---最保守的数目---来计算, 梵谷单只这短短的四个月不到(三月三十日到七月二十九日)就替荷兰赚了十亿美元! 想到梵谷在生, 三餐不继, 没钱, 没家, 没有太太, 在极端的穷苦与孤独中唯创作是他生存的理由和生活的动力。当时整个荷兰除他弟弟外没人支持他, 而他却在短短的十年的艺术创作中为荷兰及全人类留下了那笔丰厚的遗产, 真是一大讽刺, 也一大不平。 梵谷伟大, 但也亏了他弟弟戴奥, 否则他再伟大的才能, 也会为了现实的生活而么逝或改行。改行? 本来他就没有任何「行业」的。他本想当传教师, 他满腔热情和同情心, 想去向穷苦的人、劳苦的人传道, 向矿工、农夫传播福音, 都无法见容于穿着绅士, 满口上帝, 随口阿门的学院出身的传教士。他会走上绘画之路是什么路都没有了, 在别人成家立业之年他是无业游民, 无法成家的苦修者, 他最后专心艺术, 因为那是自求而可以无外求的, 只要有饭吃就可以去画画, 不必要靠别人, 向别人交代的「职业」。艺术最后变成他生存的理由、安慰、和快乐。那是别种快乐、安慰、及生存的理由都丧失了之后的唯一生存之道、奉献之道、求道之门。他把艺术当作天职(vocation), 也是在别种天职都向他关起门来之后; 如果他把绘画当做他的职业(profession), 那也是他没有其他任何职业可从事之后, 所以他不是从小就有「有志」于当画家, 当艺术家, 当大艺术家, 而是所有的「家」都当不成了之后去当画家的。 「他是世界上最孤独的灵魂之一」Irving Stone说。不错, 艺术是他孤独中唯一的伴侣, 这位伴侣他与他弟弟分享, 与他对话, 与他辩论, 与他生活, 与他共生不朽。

* * *

荷兰今年夏天特别晴美, 连荷兰人也觉得很特别, 真是老天爷作美, 使梵谷大展期间少有风雨晦日。五月我来时每天都温热, 这次我住了将近一个月, 除刚来时三天下雨外, 都是美好的晴天, 不热, 微风习习, 日长, 晚上八点之后薄光盈池, 到十点才暗下来, 那段时间真是凉畅轻松的钟点, 游客群集的广场上咖啡座满是人; 而广场上的临时表演团围观的人潮爆出笑声和掌声; 那时光餐馆内外挤满了男女老少, 街上散步者悠闲的东张西望, 随时可以停下来看热闹、观光, 看也被看; 那是可以轻松、无所事事和散心的时候, 阿姆斯特丹就提供了最适切的气氛和情调。 我总将安平和阿姆斯特丹联想在一起。三个半世纪以前从阿姆斯特丹扬帆出去的帆船就停靠在安平, 也是三百多年前的水滂之市、运河之都、入陆之口, 也是讨海为生, 靠海而活, 但人家却发展成了欧洲重要都市, 今日更是观光胜地和艺术之都。三百多年前建造的房子毗连成街, 保持的古色古香, 加上后来建造的宫殿教堂, 展开出历史的繁荣胜处, 不但可以怀古, 其美更可胜收。可是我们的安平, 今日却衰微破落, 古屋一间间颓倒而被淘汰, 旧街不复繁荣, 古迹日益荒废, 只剩下当年荷兰人建造的堡垒述说着历史过去。

* * *

离开阿姆斯特丹不远, 有个风车之乡, 叫瞻丹(Zaandam), 是一百多年前印象派大师莫奈(Claude Monet)取景作画的地方, 这位对光最感兴趣的画家到荷兰画水色天光与风车的地方。从中央车站(Central Station)坐火车约二十分钟,六块荷币一张票到Kooz-Zaandijk 站下车, 通过地下道直走约十分钟, 就可以看到在保持有十九世纪风味的小镇之屋顶上巍然亭立, 偶而转动的风车之林。 说风车之林也许过分, 不过在运河旁边集而排列共有六座风车, 临风转动也相当可观, 尤其河面广阔, 从桥上一望无碍, 在水波及绿丛之上四座风车等距而立, 水天一色, 风车那十字形的巨擘随时摆出不同的角度座标并随风而转, 的确相当富有情调。水乡泽国的荷兰就是水车和花闻名于世。花, 荷兰是花国, 家家种花, 窗窗置花, 每个庭院就是花园, 蒲蒲簇簇, 各色各样, 尤其春天四五月, 更是郁金香之国; 同一品种, 同一颜色,同一大小的花之排列成田成园成队, 可排成国旗, 可排成色田, 抽象化的色田, 纯然一色如军队, 军乐队, 着制服的啦啦队之花田, 那纯然不杂的同一颜色之不同颜色之排比配对, 真是可观, 无比壮观! 而与之同样充满荷兰特色的是风车, 依然打着三世纪前之旗语的风车。 我立架作画----奇怪, 一到这里来我每幅画的天空都混有紫色, 温​​柔之光不亮不暗, 淡蓝中有紫, 浅黄中也有紫, 充满淡紫的天空里四只十字形的巨擘威扬着风车的古韵。漆得绿油油的木架上用茅草盖覆成壁的六角形茅屋古色古香, 其转轴下方写着1655年, 算来这作风车已有三百三十五年的历史。荷兰是重历史的国家, 阿姆斯特丹中央地带及靠水的房子都有三百年的历史。上次跟余光中教授坐游艇逛运河时, 看到一座房子上写1517年, 并倚老卖老地夸述其历史于明显的门户上。 这风车之乡也保持着一百多年前的风貌, 没有高楼大厦, 街道和住家整齐而干净, 娇小玲珑, 刻意保持印象派时期的景观特色。水天薄光相映, 同色却不同调, 时时在变, 刻刻不同, 微妙之极, 却非常柔和。当年莫奈在瞻丹相当一段期间, 喜欢得不忍离去, 有一系列的连作。这段期间的作品对他后来的作品影响很大, 可以说是他的光色之表现在这里得到启示而完成, 而使印象派更成为印象派。 在作画的时候我想如果在台湾组旅行写生团到国外, 则阿姆斯特丹及瞻丹是很好的目标, 可以画上两三礼拜或一个月的。这种集体国外写生是值得提倡的。艺术家的旅行观光该同时是研究之旅、创作之旅。这比一般赶集似的到处拍照「本人到此一游」式的旅行更富意义。虽然我这次到阿姆斯特丹来展出的是「后梵谷系列」的新意象派作品, 但看到这旧港之美, 旖旎水乡风车的绰约, 写生之痒油然而生, 而有了旅游的纪念之作。

* * *

梵谷的时代是写生的时代, 阳光底下野外写生的时代。梵谷的艺业前后十年, 十年而有成。梵谷在其十年中从起步到结束可以说是整个生命的投入。工作, 工作, 一切都表现于工作。他不断的练习, 习作之后再习作, 等到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才开始完成。所以他的作品每一件杰作之先都有习作。这次梵谷大展的展示选画也是根据他这种作画的态度而走的。在展览会场的第一室还没进展览室前就在整片墙壁上面介绍这次展览的一些选画原则。其中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说, 梵谷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习作」(Study) 和「作品」(Oeuvre)。这次就是根据他认为是自己的「作品」, 尤其是重要的「作品」来选画的, 无形中也就是梵谷为这次百年大展自己早就选好了作品, 如「向日葵」、「艺术家的卧室」、「夜咖啡馆」、「黄色的屋子」、「圣.玛丽的船」、「自画像」(巴黎时期两张, 圣.赫密时期两张)、「唐吉爷爷」、「邮差画像」、「摇篮者」、「丝衫」、「隆恩河的黄昏」、「吊桥」、「果园」、「农夫画像」、「吉奴夫人」、「收割」、「星空之夜」, 以及奥斐时期的「嘉雪医师」、「麦田」、「市政厅后院」; 而早期的则有「织布者」及「吃马铃薯者」等, 他自己认为是好的「作品」。 这次展览可以看到梵谷在短短十年间由摸索而成熟, 由暗而亮, 由苦涩而壮丽, 由拘泥而豪放, 而入无人之境; 由习作而杰作连连; 真是满眼的神品、绝品, 金碧辉煌, 宝玉满堂。我有贵宾卡, 一有机会就进去看, 共看了四次, 也南下看了两次的素描展。每次都逗留到不能再逗留, 疲倦得看不下去了才走。几乎可以闭起眼睛来每一幅画从第一室到最后一室都可以背出来的程度。这千载难逢的大展怎可轻易的错过?! 我无啻于在这里上了最宝贵最有收获最重要的一课。对我从小就心仪的大师, 在这些一幅值几千万美元的名作之前饱餐细嚼, 研究品味, 真是人生一大快乐、一大幸福。就像贝多芬所说, 艺术家是压榨自己酿制芬芳的琼浆给世人享受的苦力, 梵谷也正是这样, 在极端的穷苦疲惫孤独绝望中迸裂了艺术的光辉火花照耀心灵, 那是神圣的奉献。贝多芬是乐圣, 梵谷是画圣, 我这次是来朝圣的, 那一百多万的观光旅客也是来朝圣的。这种钱花得有价值。这种心灵充实之旅、艺术之旅是值得提倡鼓励的。我非常高兴在会场里遇到不少来自台湾的游客, 尤其是带着小孩出来参观的家庭艺术之旅。
2015 年 10 月 6 日

我旅美画家陈锦芳博士在日本「全球和平电影祭」发表演讲

由联合国及日本政府于五月上旬在日本温泉圣地别府(Buppu)举行之「全球和平电影祭」(Global Peace Film Festival)开幕晚宴中特别邀请创导「新意象派」 而立足国际艺坛的我留法旅美画家陈锦芳博士演讲,介绍其「为人类而艺术」 世界巡回活动。当场出席者有联合国秘书处次长Anwarul K. Chowdhury.「联合国之友」总裁Dr. Noel Brown及国际电影界名流以及日本政府代表,别府市市长以下各界团体代表及名流数百人。时值日本黄金假期,以热温泉名闻遐迩的别府市游客鹿集,而其文化活动越加吸引市民及观光旅客。刚在哈佛大学演讲及参加一场学术座谈会回来的陈博士及夫人侯幸君于五月四日抵达东京, 随即出席「联合国之友」日本本部成立大会。 2001年陈博士获颁「联合国之友」的「全球宽容奖」(Global Tolerance Award)并荣任其「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以进行「透过艺术建立和平之文化」的世界艺术活动。此次与联合国有关人士连袂前来加盛会,鼓励日本的民间团体多参与国际文化事务及活动。 此次在别府之「全球和平电影祭」乃联合国透过「联合国之友」推动的世界和平文化活动之一,也是陈博士所进行的世界巡回展之外,「联合国之友」所主导的另一国际文化活动。在晚宴中陈博士透过DVD的放映介绍其「为人类而艺术」的有关理念及活动,而这些活动在在响应联合国所订21世纪前十年为「人类文化对话及非暴力的十年」。尤自911惊爆之后,举世更觉得以文化艺术促进人类和谐世界和平之重要。
2015 年 10 月 6 日

陈锦芳夫妇应邀参加国际世界和平会议

我国画家陈锦芳博士数十年来透过纽约「陈锦芳文化馆」倡导「全球新文艺复兴」,并从事文化外交,获颁2001年联合国『全球宽容奖』之后今年应邀到中美洲巡回展出。今年年底前陈锦芳博士及其夫人侯幸君女士应邀参加在华府举行的国际和平会议。共有312名来自79个国家的各界代表、领袖,包括联合国人士、白宫代表、美国参、众议员及四位前任总统,参加了由IIFWP(Interreligious and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World Peace)以『上帝(神)与世界和平-- 为危机的世界探求上帝(神)的重要义涵』为主题进行了三天密集的演讲及讨论会。由政、经、宗教、学术、媒体、公民社团(NGO)及文化、艺术八方面的领袖代表共同参与了集体会议及分八组的演讲及讨论。陈锦芳博士为艺术文化组之主讲人之一。
2015 年 9 月 28 日

陈锦芳受颁联合国2001年「全球宽容奖」致谢词(中译自英文)

本人获颁联合国2001年「全球宽容奖」感到无上的光荣。该奖系在「联合国之友」主席诺维尔˙布朗博士的领导下由该组织董事会所选择决定。为响应联合国宣称本世纪之头十年为「国际文化对话的十年」,「联合国之友」今年选定以艺术为重并颁奖给艺术家加以表扬其对缔造爱与和平之文化的贡献。本人同时被委任「宽容及文化大使」而深深感铭于心。愿竭尽全力与「联合国之友」及其他有关机构共同推动世界艺术活动以透过艺术建立和平与宽容的文化。 这件事在九月十一日惊爆事件后更具意义。该次攻击不仅针对美国, 也针对全世界; 不只攻击美国人, 而是对全人类基本人权及自由的攻击。在这高度全球化的时代, 有赖我们来建造一个尊重生命, 促进进化, 维护文明, 及增进人类丰功伟业的世界, 而不是使人类陷入恐惧与专制独裁的深渊。艺术能够被用来改造世界, 团结人类。艺术是人类内心及人类文明之神圣而鲜活的精神表现。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蕴藏有完美世界的理想形象, 我们因之而活, 为之而活。努力耕耘内心的这种愿景乃是一种对暴力与恐惧的蔑视与挑战。 联合国已主动利用艺术、文化、宗教及精神领域来共创和平与和谐。人类这种深具价值的领域能够成为强有力的力量而与政治、经济、及军事共同发挥效果。联合国这种创导见诸于联合国会员大会于1995年宣称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并于千禧年宣布本世纪头十年为「全球文化对话年」。身为艺术家的我们能够成为联合国的后盾贡献于世界的改造。 今日世界的冲突源自贫穷、无知、与不宽容。唯有宽容、公义和友爱才能疗伤止痛并臻至和谐、和平与繁荣。在今日高科技的时代, 除了「硬体」、「软体」之外我们更应该培育「灵体」( Soulware ), 即爱与全球主义的新精神。因此联合国倡导世界艺术运动来增进爱与团结的全球新文艺复兴, 令人感到振奋。我的艺术能被利用来进行这深具意义的挑战深感荣幸。 我的艺术有异于「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 宁可说是一种「为人类而艺术」的创作。 1969年当我在巴黎研究的时候, 目睹美国太空人登陆月球时, 我得到一个启示。当时我正在阅读德日进神父的「人之现象」一书。突然地我体会到人类的文化生态正从「分」转入「合」, 而地球真正的灵魂是「爱」!在「原子的世纪」之后, 我们正进入「爱的世纪」, 而人类一体, 完整而完全。从那时候开始, 我建立起「五次元世界文化观」的文化理论而有不少论述及出版。这种哲学理论帮助我建立起自我的艺术风格画派, 称之为「新意象派」 (Neo-Icongraphy) 或简称为「新我」(Neo-I)。 「新意象派」乃是一种「为人类而艺术」的艺术, 而我产生了一千件以上的作品并成系列, 如「东与西」、「战争与和平」、「人文主义」、「自由的精神」、「维纳斯」等。 1996年我完成了一幅七合一的巨作, 110"x 560", 命名为「迎向21世纪,世界文化交响曲」, 来庆祝我们这个星球上众多的文化及其成就。 我在台湾出生并受教育, 之后带着东方文化的浓厚气息在巴黎研究了12年。 1975年我离开法国并于1983年成为美国公民。集亚、欧、美三洲的影响于一身, 我深觉一种「世界公民」的意识在我内心里滋长, 而我发现它是我们这「地球村」逐渐普遍并值得鼓励的一种现象。这种意识在个人身上的苏醒确然地铺向一种集体的努力---基于友爱、和平与宽容的世界文化之拓殖。这样一来, 每位自觉的个人都可视为「联合国之友」的潜在成员而可参与联合国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伟大工作。 因此, 本人深深感铭于有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我各方面成熟之年, 奉献自己, 我的艺术, 以及我的团队( 即陈锦芳文化馆具经验的团队) 为这高尚的目标而效劳。在此, 我愿意向内人Lucia , 我的儿女Ted 和Julie, 对他们热烈的支持及牺牲表示衷心的感激, 并向我满布世界各地的朋友之鼓励及帮忙表示谢意。本人尤其感谢Dr. Brown 和「联合国之友」在21世纪伊始之年让我参予这历史性深具意义的挑战。
2015 年 9 月 28 日

我对获颁联合国「全球宽容奖」之感想

今年9月下旬, 我接到联合国有关单位的来信通知我将于今年12月10日获颁联合国2001年「全球宽容奖」(Global Tolerance Award), 并荣任「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Cultural Ambassador for Tolerance and Peace ), 代表联合国进行为期至少三年的艺术巡回展及活动, 以「透过艺术建立和平与宽容的文化」。 我的感想如下:联合国一向经由政、经、法律、甚至军事来消弭战争, 维持世界和平并增进人类福祉。但近来, 尤其迈入21世纪之后开始注重文化, 并想借重艺术帮忙缔造「和平及爱的文化」来替代「战争及对立的文化」, 这是值得世人欣慰的事。虽然文化建设无法立竿见影, 却是心灵改革, 精神重建的基本工程, 治本的大业, 值得大事共同来推动。 我于1969年建立了「五次元世界文化观」而衍生了在绘画表现上的「新意象派」, 乃从「为艺术而艺术」演进到「为人类而艺术」, 因此有人类关怀的艺术创作如「战争与和平」、「贫与富」、「东与西」、「自由」、「维纳斯」、「世界文化交响曲」、「玉山圣山˙爱与和平」等系列作品产生, 而与UN的目标及人类理想不谋而合, 而且我的作品及思想被世界各国广用于教科书(约150本), 受到学术性肯定。此外, 我出版了18本书, 懂5种语文, 及具备展览团队(陈锦芳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等种种之条件乃成了UN在全世界艺术家中选​​择的不二人选。令我感到光荣外深感责任之重大, 除鞠躬尽瘁外, 有赖UN、国际及国内外有关团体及先进的指引、协助及共襄盛举。 21世纪是全球化地球村的时代, 同时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代。我们希望透过此世界巡回展不但能发挥宽容及和平的文化, 更希望能提倡东西文化交流, 增加华人在国际上的可见度。愿大家共同来关怀世界, 贡献人类。 10/15/01 (陈锦芳系台大外文系1959年校友, 巴黎大学艺术理论博士, 从事艺术创作及写作, 纽约市陈锦芳文化馆创立人。)
2015 年 9 月 28 日

「美国文摘」刊载陈锦芳博士获颁UN「全球宽容奖」及艺术文章( 纽约讯 )

将于今年12月11日在联合国大厦获颁UN 2001年「全球宽容奖」给我留法旅美的画家陈锦芳博士的消息一出, 大家纷纷议论是否中共会加以打压干涉之际, 由中国大陆学人主办而且在大陆可正式销售, 本部设于纽约州Hillcrest 的「美国文摘」(US Digest Magazine)于12月1日发刊的第30期除在封面刊登陈氏的画作「都市的拾穗者」外在第五页刊登了「联合国之友」致函陈锦芳博士宣布其获奖的全函中译文, 并有陈氏相片及一幅自由女神作品。另外在43~45页并全文转载了当今后现代权威美国艺评家Thomas McEvilley教授1991年写陈氏的一篇文章:「全球人类的形象---陈锦芳的后现代艺术」,全文六千多字, 并誉陈氏为「当今世界上20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一文。该期美国文摘第一篇介绍了出生台北, 八岁赴美, 现任美国联邦劳工部部长的赵小兰女士, 而第二篇就介绍陈锦芳博士获奖的书函,此期刊物于纽约12月1日在欢迎赵小兰千人宴会中发送, 并向美国及大陆的读者广为介绍。
2015 年 9 月 28 日

画家陈锦芳博士受颁联合国2001年「全球宽容奖」始末

1998年6月的一个下午, 在纽约苏荷区的「陈锦芳文化馆」来了一位观众, 当他巡视了展出的作品后非常兴奋地要求见画家, 并说他终于找到二十多年来, 梦寐以求能够才气纵横地表现联合国崇高的使命以及人类理想的艺术家。这位观众正是「联合国之友」现任主席Dr. Brown, 而他要见的画家正是我留法旅美画家陈锦芳博士。两人相见甚欢, 尤其陈博士解释作品背后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观」后, 更得到Dr. Brown的信服, 马上购买有关画册回去参考。 不久, 陈夫人侯幸君接到Dr. Brown 的电话, 说要推荐陈博士参加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并举行画展。不久陈氏夫妇接到与联合国有密切关系的「世界国是论坛」(State of the World Forum) 的邀请书, 邀其参加10月27日到11月1日在旧金山举行的第四次大会并展出作品, 并说将有来自世界各地近千人的各界领袖与会。该会乃由前苏联总理戈巴契夫发起, 主席团包括5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二位前国家领袖, 3位前第一夫人, 美国雷根时代的国务卿Baker, CNN总裁Ted Turner等共20名, 而历届的贵宾包括老布希总统, 英国铁娘子柴雪夫人, 印度甘地总理等, 而陈锦芳则是第一位被邀请展览及演讲的画家。该次会议共有103个国家近千名代表参加。
2015 年 8 月 13 日

网站建构中, 请见谅!

网站建构中, 请见谅!
2015 年 8 月 13 日

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2008年的北京奥运与2010年的上海世博是中国当代史上「百年一遇」的国际文明盛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和平崛起的成人礼。

改 革开放的中国之和平崛起,在举世惊叹声中迅速地引起欧美列强甚至日、韩、澳、印的焦虑质疑。当时不少学者专家抱着负面的意见论述中国快速起飞所带来的虚有 其表及危机。这种被误解或曲解的中国复兴富强的现象经过2008年的北京奥运及2010年的上海世博得到国际的瞭解与确认而被推向强国之列,在国际上举足 轻重而话语权骤增,并有一言九鼎之态势。

1896年开始至今已有30届(包恬今年之伦敦奥运)的国际奥林比克大会,可以说2008年的北京 奥运最是规模宏伟而热闹,竞争激烈而水平高。开幕闭幕的塲面演绎出了具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与当今最科技最先进的演艺元素之结合,古而时尚,大而新,既古 东方之传奇魅力又是当代之西方品味之中国化,同时令人讚叹的是被习惯性地认为尚在「东亚病夫」阴影下的中国选手,却在这一届奥运裡拿到最多的金牌,而其 金、银、铜牌加起来是100面,世界第一,也成了百多年来奥运之最。两年之后的上海世博,也成了这当时具有159年历史的国际文明盛会最博大宏伟而成功的 一次。共有7300多万观众参观了每天如嘉年华会般琳琅满目的246个展馆,单塲内外的演艺节目就超过三万塲,使184天的世博天天热烈、拥挤、多彩、惊 艳,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盛大的集会,最成功的展览,最吸引人的庆典 这些証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全国上下一心把这国际大会办得尽善尽美,在21世纪开启不久,欢迎五洲四海的共襄盛举。

「现 代奥运之父」顾百旦男爵恢复古希腊的奥运在于倡导其「神圣停战」的历史传统以求今日国际社会公开竞赛,公平竞争以促进世界和平。有159年(2010)的 世界博览会也主张透过国际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发展来共荣共享,促进世界的繁荣,和谐及和平。中国成功而圆满地完成了这两次国际文明盛会,証明了改革开 放和平崛起的中国与世界接轨,并融入人类共同梦想之追寻与实践,即和解、和谐、和睦、和平之全球化「地球村」的建设,即缔造「天下一家、人类和谐、世界大 同」的理想伊甸园。

因此,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在中国当代史的重要性该被深刻认识及大大宣扬,其努力达成的普世价值该继续不断弘扬出去。也就 是说中国改革开放及和平崛起与奥运及世博的目的及精神并驾齐驱的观念有待加强,让国内外普遍认知,其文化遗产有待发掘、整理、展示、欣赏....如何做? 当然做法很多,但其中有一项具体而简明的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顺应国内外正兴起的文化及文创热潮,即这两次盛会的艺术成果之展示发扬,即具教育 功能,弘扬效果及剌激文创的艺术展示(及座谈、论谈会)巡廻展。其中以留法旅美华裔画家,联合国文化大使,陈锦芳博士所创作的「北京奥运 (66幅)」及「上海世博(100幅)」系列作品之展示最为独特(unique)、适切(appropriate)而深具意义(meaningful), 因为

一、奥运11 6年世博161年以来没有任何画家以之为主题创造系列作品,而陈博士的66幅(奥运)+100 幅(世博)作品丰富、多元、精彩、尺寸大,是溶合东西方文化的当代西画作品,适合任何大、中塲 合的展示,深得罗格的讚许(北京奥运出版画册)及当时布希总统(陈博士是美国公民)来信鼓励。

二、 出生于台湾的陈锦芳当时是以联合国文化大使的身份推动其「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廻展的中国 行之创作及展览,与一般画家不同,其活动兼有两岸交流及文化外交之功能。

三、此两批作品暂时尚留在上海,应早日加以善用。

 

艺术家简介

936 年出生于台湾的陈锦芳,1963年考取法国政府奖学金而留学巴黎12年,获巴黎大学现代美术史博士之同时在巴黎艺术学院深造七年。他1969年建立「五次 元世界文化观」而衍生在绘画表现上的「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产生不少系列作品而立足国际画坛,被誉为「后现代先驱」及「当今世 界上20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之一」(1991 Dr. Thomas McEvilley)。2001年获颁联合国「全球宽容奖」,并荣任「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以启动「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迴展,而于2008年到「北京 奥运」与2010年到「上海世博」创作系列作品及展示。其结合运动与艺术的「北京奥运」系列为罗格所讚赏并于奥运前后在北京及上海五个公、私立美术馆展 出,而其「上海世博」系列被世博局邀请到世博园区(D区,综合演艺大厅1F)个展(闭幕前10月),为159年世博历史的破例第一次。这两个系列作品为这 两次中国举办的国际文明盛会留下了可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尚暂时留在国内,期加以善用及发扬后奥运,后世博之文化强国建设。

 

巡迴展出陈锦芳博士之「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系列作品之目的及功效之分析

「北 京奥运」及「上海世博」之国内、外参与及参观人数据一般估计有1亿5仟万人,而透过电视等传媒所触及到的人口至少有人类的三分之一,即20几亿人口。他们 对这两次人类文明盛会的印象当时必定非常深刻,但过后就渐渐澹忘了,或认为像球赛一样过去就过去了,不必加以重视,觉得还有下届下下届。既使北京及上海的 居民,也大都不关心后奥运,后世博。这种心态看似正常,却是极为可惜的遗憾,因这两次盛会在发展中国家首次举行,却得到有史以来最宏伟的圆满成功,其独特 性及重要性充满希望及启示,并会影响到今后全人类的发展而值得世人,尤其国内全民的关注与参与。

21世纪千禧年的第一天,从第一线阳光照到 地球那一刻开始,全球的人类在每一个角落依次轮流以最兴奋的心情,最亮丽的民族特色载歌载舞地迎接阳光,从澳洲经过太平洋,到中国北京的「世纪坛」,再往 西而到欧、美,而地球一周,让全世界的电视播出了人类一体拥抱光明的热烈情况,令人觉得21世纪将是天下一家,人类一体,充满希望与友爱的世纪。这种乐 观,兴奋的气氛不久却被9/11的惊爆炸掉了,黑暗与恐怖又回到了日常生活。在这低气压中却传来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与上海成功申办世博并驾齐驱的消息,举世 测目,举国欢腾,而中国的GDP年年超过10%,并快速大力建设,全国上下为举办这两次国际文明盛会而尽心尽力,并得到国际热烈的响应。终于在全球金融危 机和欧美经济衰退中,中国一支独秀而光荣又成功地办好「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成为「奥、博」之最!它不仅是中国复兴的具体表现,也是国际间开发中国 家跨步超越的典范代表。

为什麽会这样?其明确轮廓是什麽?其背后真相为何?其将来影响,发展可能是什麽?有多少人有这种认识及关怀?....这些后奥运、后世博的课题如何展开、宏扬?.... 因此,陈博士的「奥、博」文化(艺术)遗产巡迴展除艺术欣赏及教育,共同记忆回顾外上述的观点及问题都可提出来讨论、研究,也就是后奥运及后世博命题的公开化、普遍化,集思广益化,学术探讨及生活化而其可明显提出的初步答桉归纳之可如下:

○1、改革开放是「奥、博」成功的先决条件。

○2、「奥、博」之成功横扫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百多年的屈辱而恢复了民族自信心与国民自尊心。

○3、「奥、博」之成功是东、西文化大结合(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表现。

○4、北京奥运开幕演艺中呈现了中国汉字4万多字中的一字「和」,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DNA,「和」在 今日世局中正积极在发挥其作用! 和解 : 台湾海峡两岸的和解提供给南、北韩、中东等地和解的范式

Screen Shot 2015-03-12 at 2.36.15 PM ○5、世博之246展馆为历届之最,因为除国际、企业馆之外中国还有省馆及直辖市馆,而中国一省馆等于外国一个国家的展馆。这是中国特别国情的展现,即秦 始皇统一中国的结果,那是西欧的亚历山大帝、凯撒大帝、拿破崙想统一欧洲而未竟之梦。一个四川省等于一个法国,也等于一个日本。….

○6、中国「奥、博」之成功是中国进入第二次文艺复兴之开花结果的表现,文艺复兴的时代是「天才倍 出」「通专才是尚」的时代,故应该「文人不相轻」而乐见「伯乐识千里马」的时代,也是进入「百 年盛世」的时代。..

因 此,陈博士的「奥、博」艺术文化巡迴展除艺术欣赏、盛典回顾外如能善加利用,会具有历史探讨、文化认知、展望将来等功能,其学术座谈可能引起对当今中国文 化(不仅是当代绘画)的热烈及刻探讨,以集思广益,为「文化强国」做出贡献,同时涉及对世界的文化潮流之测向,因为陈博士不只是画家,他同时是被国际重视 的思想家,学者(出版有20多本文化论着及画册等),文化研究者,他的艺术创作是他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观」——以「爱」为宗,「和」为贵,「分合」为功的 全球新文艺复兴——在绘画上的表现。他认为中国目前正进入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开花结果期,而「北京奥运」与「上海世博」是这现象的亮丽表现,是东、西文化 「取长补短、整合创新」的百花齐放,而得到如「上海世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效果。而一个「文化强国」的中国最有条件领导 21世纪的人类进入「充满希望与友爱」的和解、和谐、和睦、和平的时代。这也是联合国努力的目标,也是为什麽联合国透过「联合国之友」的执行在全世界的艺 术家中挑选陈锦芳博士为文化大使,推动「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迴展的原因,也是为什麽具有历史前瞻性眼光及文化使命感的陈博士选择「奥、博」为主题作了 100多年来没有任何艺术家完成过的「奥、博」系列作品:「北京奥运」66幅(其后又增加了20多幅)与「上海世博」100幅(其后又增加了「江西馆」及 「香港馆」,以及在景德镇学院完成「奥、博」80件精品大型瓷版)之缘由,这些「奥、博」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后现代「新意象派」)作品成为了「后奥运」、 「后世博」的珍贵文化遗产,见证了这两次国际文明盛会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光荣重要性及永恒的价值,期能得到重视及善用。

 

巡迴展初步构想

这部份应该与有关机构,如后奥运….会,后世博研究中心等,在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甚至国务院的指导之下共同商榷。笔者不敢代庖,仅冒眛在此提出一些初步构想,向有关单位请教,或能抛砖引玉。 ○1、这两系列作品中之「北京奥运」系列在奥运间及直后已在北京及上海的五个公、私美术馆(包括798 展馆)展过并出版有精美画册(290页,图文并茂,中英对照),但「上海世博」100幅除2010年10 间进入世博园区展出外,尚未发挥,也未印画册,(已编好,240页,也是图文并茂,中英对照)可先 在上海展出,庆祝上海办世博之功,同时印画册。

○2、 透过后「奥、博」合作或一主办一协办,在北京之中国博物馆或中国美术馆大型展出,以向当时主 办此两次国际文明盛会的领导者(阶层)表示最高的敬意及感恩,让国人及世界人士对这两次盛会对 今后中国的发展与对世界的贡献之重要性有极充份的认识及激励十八大之后的传承及接棒。

○3、之后展开的巡迴展可分国内外,亦可同时进行,因 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挑选了「奥、博」两系列的精 采杰作在陈博士的参与及监制下完成了70多件大型瓷板(1米x2米左右,最大的是1.5米x3.2米), 而UNESCO(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官员特地从巴黎飞来参观,认为是中国闻名世界的陶艺与当代艺术 的新结合,既是艺术创作也是文创作品,适合巡迴展出。

○4、国外(包括联合国)部份可从台湾开始,将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亮点,然后日、韩、等亚洲国家, 再到欧、美等。

○5、国内则从重要城市开始,配以学术座谈与文创。.........

以上,敬请指教。



陈锦芳「为人类而艺术」基金会
UN「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迴展执行长
纽约市陈锦芳文化馆
侯幸君馆长及文化团队 一同 敬上 2012年11月上旬
2015 年 8 月 12 日

购书做文化赠礼,以促进社会读书风气赞助基金会公益项目

开幕到现在我们共卖约200本,不再一一赘述。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参加周末的侯幸君馆长新书签书会。新书签书会时间:6到7月每周末2:00~4:00PM (凡消费500元以上的客户,就可拿一张抽奖券。共有6奖,大奖如图:都市的拾穗者版画12万元、2奖6万梵谷归来或天下一家版画6万等等。关于抽奖办法请搜寻脸书:「Dr TF Chen & Lucia Chen 陈锦芳博士与侯幸君馆长」或「陈锦芳美术馆」)。此书19×26公分16开344页全彩色图文并茂义卖NT$500元;限量双签名编号200本收藏版义卖NT$1000元。为了推动「财团法人陈锦芳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各种公益项目,所有书籍及抽奖奖品及部份的展览作品都由陈锦芳与侯幸君捐赠义卖。

  我们深深的感谢 立法院王金平院长个人乐捐50万元.及其他贵宾乐捐 开幕到现在我们共卖约200本,不再一一赘述。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参加周末的侯幸君馆长新书签书会。 新书签书会时间:6到7月每周末2:00~4:00PM (凡消费500元以上的客户,就可拿一张抽奖券。共有6奖,大奖如图:都市的拾穗者版画12万元、2奖6万梵谷归来或天下一家版画6万等等。关于抽奖办法请搜寻脸书:「Dr TF Chen & Lucia Chen 陈锦芳博士与侯幸君馆长」或「陈锦芳美术馆」)。此书19×26公分16开344页全彩色图文并茂义卖NT$500元;限量双签名编号200本收藏版义卖NT$1000元。 为了推动「财团法人陈锦芳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各种公益项目,所有书籍及抽奖奖品及部份的展览作品都由陈锦芳与侯幸君捐赠义卖。 请直接汇款入: 财团法人陈锦芳文化艺术基金会, 专户:元大银行 和平分行 21292 0000 12990 地点: 台北市敦化北路222巷1号 官网:www.tfchen.com
2015 年 8 月 12 日

傳承文化及推動藝術教育的工作執著數十年出版一系列的書籍及畫冊義賣

联合国文化大使画家陈锦芳博士在艺术文化上的执着,促使他在数十年出版一系列的书籍及画册。今年在台成立美术馆及基金会,希望能积极在台来做传承文化及推动艺术教育的工作。陈锦芳博士在其著作里不但有很重要的论述:如「五次元世界文化观」、「东西文化大统合」、「东西文化的比较表」、「以爱为宗的全球新文艺复兴」等,陈博士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在世界各地都是非常唯一的论述。每一本书都有其重要之处,加上出版的书籍都是彩色及其画作更以中、英对照,因为陈博士的思想和论述具有深奥的教育性功能,使他的学术思想及作品在个国家300多本教科书籍被运用(包括艺术、社会学、宗教学、等等教科书);更可贵的是,在书中也有许多世界名教授及艺评家所写的艺评,所以我们认为陈博士的书不仅可供学习参考更适合师生做研究。陈锦芳博士已出版了本书,但很多书籍已绝版了,目前只剩下最近出版的这些书,书籍有限请提早订购,有意者请来信联络。

陈锦芳博士著作

(请参考附件为陈博士著作介绍及陈锦芳美术馆书单)

陳錦芳美術館-書單 陳錦芳的著作 Chen's_Publications_TW_2015-1陳錦芳的著作 Chen's_Publications_TW_2015-2陳錦芳的著作 Chen's_Publications_TW_2015-3 新书《牵手艺情拥抱世界​》里​作者侯幸君认为「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成就除了科技的大跃进,是女权的提升,男女平等,女人撑起半边天」,维护「家庭价值」,鼓励「夫妻档」的分工合作共同建立事业,乃将她与画家陈锦芳博士在巴黎相遇、结婚、共同在欧、亚、美三洲, 国际艺坛上活跃追梦的心路历程借此书娓娓道来,充满血泪与欢笑,不仅是他们生活过来的宝贵经验​也​是海外留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之一,更是台湾走向世界,追求更美好将来的范例​;​同时是我国「立足本土,进军世界,胸怀人类」的一部海外​台湾人​的​发展史。侯幸君认为东方女性实在伟大,在各个区域都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事​迹​,希望由此书让更多姊妹们来写她们的故事…。​ 本书特点: 世界首本记录一对夫妻侯幸君陈锦芳博士半世纪在欧、亚、美三大洲共同为艺术而奋斗的感人故事。来自台湾的艺术经纪人与画家在欧亚美40年​以智慧​​自力更生的​耕耘​记录。一位台湾画家,创立「新意象派」,走出「后现代」,被编入世界艺术史教科书,以艺术与国际社会接轨,人类庆典互动的真实故事。一位60年代借100美金赴法留学的「小王子」中文首译者,被称为「梵谷的传人」,获颁联合国「全球宽容奖」,荣任其「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以推动「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展的现在进行式。此书涵盖知识、艺术、学术外、并有社会、妇女、理财等宝贵经验的分享。

新书《牵手艺情拥抱世界​》推荐序

我再三读此书的手稿后,深深震慑于女人的伟大。一个年近八十的艺术家,一辈子支持守候在旁的就这么一个Lucia,身兼慈母、太太、艺术经纪人、​陈锦芳美术馆​馆长和基金会的执行长,这个女人一生只做一种行业,仍然成就了她毕生最伟大的事业​。陈博士是全世界少有拥有美术史博士学位且自创完整学术理论的画家,过去美术史里各大流派滥觞时的宣言,一般都由文学家起草,再由艺术家呼应实践,但陈博士却一手包办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且对后现代的艺术流派多所启发。陈博士「新意象派」的表现手法,更将既有的时间和空间错置、虚拟、重组,制造出超越时空的新意象,有相同美术史底子的人会为他的巧思赞叹,一般的观者也能单就作品中的机趣,以自身的文化经验重新诠释作品中的意涵。 Lucia奉推介陈博士的理念和创作为终生的职志,从纽约又推介回到亚洲,时间上与我奉派回亚洲开发市场的时机又不谋而合,因理念相同又周游于东西两方,我自是有幸成为他们的挚交,艺术创作的路一向孤独,文化理念的传播更是千秋志业,临陈博士80大寿的前夕,希望此书的出版,让我们后生晚辈起而效尤,在前人披荆斩棘的道路上,承先启后开创新局,为铺垫「为人类而艺术」继续努力。

黄文睿: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现任美商摩帝富艺术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执行艺术市场与投资。
2015 年 8 月 12 日

陳錦芳博士80歲畫展主題:「美哉台灣」

众所皆知陈锦芳以其创立的「新意象派」而立足国际艺坛,其作品及思想被编入37个国家300多本教科书等,尤其是「世界艺术史教科书」。此次其美术馆首展, 我们却以他的「美哉台湾」为主题,因为台湾永远是他的最爱。有鉴于目前台湾社会的低迷,本馆希望借艺术来提升并结合大家爱台湾的心。自1980年起我们在美国各地的「亚洲节」展示「美哉台湾」一直到90年代和台湾观光局合作在纽约的「陈锦芳文化馆」推动台湾观光,促进台湾经济发展。

下为本馆艺讯,请参考如下:

陈锦芳美术馆及财团法人陈锦芳文化艺术基金会,​最近​在台北新址开幕,同时为陈锦芳80大寿庆生,举办「美哉台湾」画展和侯幸君馆长新书《牵手艺情拥抱世界》签书会。立法院王金平院长​及其他十位知名人士和艺术家联合国文化大使陈锦芳博士及侯幸君馆长等​共同剪彩,​政商学媒、艺文界好友,齐聚祝贺。 请参考以下附件及媒体报导新闻连结与附件报纸( ​陈锦芳美术馆及基金会开幕实况采访)​:​

  1. 民视新闻: (影片)
  2. 非凡新闻: (影片)
  3. 脸书
  4. 旺报:「以爱为宗」「牵手艺情拥抱世界」陈锦芳、侯​幸​君伉俪「画以载道」近半世纪后荣归故乡
  5. 中国时报周刊王:《牵手艺情拥抱世界》陈锦芳侯幸君携手打拼40载
  6. 中国时报: 文化新闻版
  7. 自由时报: 报导
  8. 人间福报(新书第六章房地产篇):「研究美术馆饭店以智商自力救济」侯幸君的3个法则
  9. 自立晚报:「侯幸君的房地产秘闻70万废墟变3千万美金」
  10. 联合财经网:联合国文化大使、台湾画家陈锦芳博士以其创立的「新意象派」而立足国际艺坛
  11. 青年日报:陈锦芳伉俪《牵手艺情拥抱世界》
 

「财团法人陈锦芳文化艺术基金会」宗旨

(核准102年5月2日北市文化一字第10231211700‧统编31968363)

  • 协助画家陈锦芳博士建盖「陈锦芳美术馆」 &「财团法人陈锦芳文化艺术基金会」基地。
  • 鼓励艺术创作、展览、东西文化交流。
  • 促进文创及艺术生活化,以文创达到增进国家经济效益。
  • 设立奖学金、研讨及推广以「爱」为宗的新文艺复兴。
  • 举办国际及地方的学术论坛,促进艺术教育的功能
  • 常态性免费展览,刊物出版及其他重要事项之拟议或决议。
  ​汇款专户:「​财团法人陈锦芳文化艺术基金会​」​

21292000012990 (元大银行(806) 和平分行​​​) ​

声明:为了推动「财团法人陈锦芳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各种公益项目,所有书籍及抽奖奖品及部份的展览作品都由陈锦芳侯幸君捐赠给基金会义卖,客户可拿到收据证明以做节税及纪念。
2015 年 7 月 17 日

世博史上的唯一:陈锦芳世博主题百幅绘画

文章提供:富锦艺术中心(北京、上海)
  今年,在台湾史博馆展梵谷原作时,新世界艺术中心展览“梵谷的传人”——陈锦芳博士“后梵谷系列”并出版一本250页的《陈锦芳博士的艺术:新意象派,后梵谷系列》画册。同时商周出版陈锦芳博士的传记《台湾少年世界梦》,并为此安排了一系列的媒体报道,但陈博士心系世博,在今年四月毅然提前结束台湾各种媒体的采访,飞到上海在世博会期间创作“世博百幅系列”。他花费万元(人民币)买门票,住在昂贵的上南花城,每天中国馆旁的太阳谷灯光照射着他的画室。陈锦芳说:“依我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观(1969创立)来看,世博是促进全球新文艺复兴最好的平台,也是各国文化交流,艺术展演最多元的盛会,在世博我找到我新意象派要表现的的主题和内容,我日以继夜努力以创作世博百幅为目标来共襄盛举,艺术永恒盼与你共享上海世博情”。此时在世博狠多展馆希望陈博士为他们以艺术创作,同时他的世博作品将会在不同展馆展出。使世博能在狠多不同角度的探讨和展示时都充满了文化艺术气息。透过艺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展现更多人文魅力。

新世界艺术中心(纽约、北京、台北)特别在世博中国馆对面设立一个上海分馆展览陈博士的艺术与世博百幅,展期5月至10月底。基于陈博士与联合国的“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展”,旨在推动艺术教育与全球和平的文化,我们不但参观展览免费外,同时陈锦芳文化馆的文创部还特别推出版画及卡片等等,希望能推动“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我们推出了陈锦芳的版画作品是“黄浦江,世博梦”,以及全套的世博纪念卡片。在陈锦芳接受各媒体采访时或者是与各展馆交流以及在馆内举办各式活动,都是延续陈博士自60年代至今所提倡的“以爱为宗的全球新文艺复兴”为目的。

在上海世博期间,我留法旅美华裔画家联合国文化大使陈锦芳博士,购买了77张入场券,每两三天进入世博园区,一个馆一个馆参观、了解、摄影、收集资料、酝酿画题并灵感满满地创作了100幅作品, 陈博士除了参观、研究外,并以大师的技巧,夜以继日的在画布上展现各馆的精髓。他必须跟时间赛跑,以他过半世纪的对世界文化艺术努力追求的底蕴以及数天创作一幅画的速度,才能在世博会结束之时,完成“世博百幅系列”作品。同时,他还以世博日记的形式,将每幅作品的创作动机及含义,用中英文方式记录下创作的随想。一位75岁的老画家,在世博期间每日只睡短短几小时,全神贯注创作世博百幅,只为以创作来为世博留下艺术的记录来共襄盛举,这无疑又将是一个新的“吉尼斯”记录。陈锦芳的世博百幅再次见证了“庆典画家”陈博士为国际文明盛会发扬主题、增光添彩的艺术作为。这是世博史上唯一的画家以世博主题创作百幅艺术品。 、最后得到世博局的邀请进入世博园区(D区、综艺大楼1F)展出(十月间),成为世博159年来的破例第一次。这[上海世博]百幅作品内容丰富,依不同馆而千变万化,尺寸大,是东西艺术大结合的当代作品,是世博珍贵的文化遗产.

陈锦芳在60年代创立的『新意象派』融合古今中外的意象(Iron),是最适合与大事件共襄盛举的艺术表现。此『新意象派』使他创作了狠多世界唯一的庆典系列作品,如:1986自由女神百年纪念,他的《自由女神》百幅作品轰动至今,并且仍一直被世界各国用于教科书教材。 1990年梵谷逝世百年庆典陈锦芳以《后梵高系列》百幅向梵谷致敬,因此被梵谷专家称为“梵谷的传人”。 2008年北京奥运时创作了《奥运与艺术》系列66幅,为奥运有史以来唯一的艺术与运动的完美结合、人类文明盛典的艺术礼赞,指向“人类和谐、天下一家、世界和平”的时代杰作。同时《巴黎铁塔系列》(50幅)、《戴妃系列》(37幅)、《拉斯韦加系列》(20幅)、《环保系列》和《禁止吸烟系列》等等都是陈锦芳以他的艺术来和社会的事件的结合所创作的作品。

2015 年 7 月 17 日

关于画家陈锦芳的介绍

陈锦芳博士,艺术家,思想家,新意象派创导人。 2001年获联合国“全球宽容奖”并被封为文化大使,进行“为人类而艺术2005-2010”的世界巡回展,透过艺术推动和平宽容之文化。陈博士是一个具有艺术史定位的画家,被誉为「后现代文化先驱」及「当今世界上20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陈锦芳自从60年代开始提倡以『爱』为宗的新文艺复兴, 推动东西文化交流至今,他说:“依我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观(1969创立) 来看,世博是促进全球新文艺复兴最好的平台,也是各国文化交流,艺术展演最多元的盛会,世博我找到新意象派要表现的的主题和内容,我日以继夜努力以创作世博百幅为目标来共襄盛举,我们将陆续换展。艺术永恒盼与你共享上海世博情”。

1) 陈锦芳东方人第一位巴黎大学艺术史博士。 1936生于台湾。自小在私人画室习画,台南一中初中保送高中再保送台大外文系。 1963考取法国政府奖学金赴法留学,获巴黎大学法国当代文学硕士及现代美术史博士。并在世界最高艺术学府: 巴黎艺术学院深造七年,创作与文化研究并行,他的文学造诣丰富了他的艺术创作,出版了24本著作及画册。

2) 陈锦芳是一个具有艺术史定位的画家。作品被编入上300多本教科书、如美国大专「世界美术史」一书。其作品及思想被图文介绍。他是东方唯一,世界不到一打的在生画家在此书被介绍。美国艺术投资顾问杰普逊:“世界上只有一位梵高, 世界上也只有一位陈锦芳;唯陈氏作品少市场操作其画价偏低,他认为收藏陈氏作品不但有精神上的享受,促进东西文化交流,减税﹐其投资远景无限…”。

3) 陈锦芳艺术个展上200次,并固定在纽约市陈锦芳文化馆, 新世界艺术中心(纽约,台北)北京富锦艺术中心展览。陈锦芳作品广被世界各大美术馆(巴黎现代美术馆、美国国家博物馆、白宫、台北市立美术馆)名人领袖(美国白宫在卡特,里根及克林顿时期),收藏家、投资公司都有典藏其作品。

4)陈锦芳的部分庆典作品:a:《自由女神系列》百幅作品是陈氏在美国成​​名系列列为美国国宝画家。其《自由的精神》一书成为美国学校教育用书。 b:《后梵高系列》国际有名的梵高专家,梵高美术馆馆长及荷兰文化部部长赫士卡博士说:“陈锦芳是梵高的传人...”。其作品被列入梵高的神话一书。他也是唯一被荷兰皇家及艺文界邀请与梵高逝世百年庆同步展出的画家。 2010展览《后梵高系列》并出版《陈锦芳博士的艺术:「新意象派」后梵高系列》及商周出版陈锦芳的自传《台湾少年世界梦》。 c :创作了奥运有史以耒最完整艺术系列66幅。出版《陈锦芳的艺术与奥运:为人类而艺术》。

5) 陈锦芳是唯一在「国际哲学科学家会议」发表了「五次元世界文化观」的画家。唯一向世界领袖会议之『世界国是论坛』提出论文并画展,唯一获颁联合国之『全球宽容奖』并荣任其『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的画家。总之,陈锦芳是一个值得您投资典藏的艺术家! 侯幸君(Lucia Chen):纽约市陈锦芳文化馆馆长。巴黎大学研习,在纽约市做国际现代艺术事业:经纪、展览、出版、收藏及艺术投资顾问30多年。她是东方人在纽约市经营现代艺术最久的人,其经营之成功曾被刊载在很多艺术杂志上,且是亚洲企业杂志等经营报导之成功艺术企业家。她希望这种专业服务,能使您的收藏投资价值连城,且提高及丰富全家人的人文生活。

陈锦芳的世博百幅挑战

今年,香港城邦媒体集团出版陈锦芳博士的传记,并为此安排了一系列的台湾媒体报道,但陈博士心系世博,在今年四月份毅然提前结束台湾各种媒体的采访,为了圆梦百年,情系世博,特在世博会期间创作“世博百幅系列”。他花费万元购进门票,住在昂贵的上南花城,每天中国馆旁的太阳谷灯光照射着他的画室,除了参观、研究外, 他更以大师的技巧,夜以继日的在画布上展现各馆的精髓。他更必须跟时间赛跑,以数天创作一幅画的速度,在世博会结束之前,完成“世博百幅”作品。他以日记的形式将每幅作品的创作动机及含义,用中英文方式记录下创作的随想。一位75岁的老人,在世博期间每日只睡几小时,全神贯注在世博,只为创作出“世博百幅”来共襄盛举.

陈锦芳认为在烈日下排队进场不是难事,困难的是各展馆大部分是用3D、4D将科技、环保、城市的架构等影像把该馆的理念及物件快速演过,而画家却要根据这些视频、影像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在画布上创造出艺术杰作是很难的,这也是世博百年史以来,连毕卡索等大师都没有画家将展览馆内容用油画在画布上百幅呈现,所以陈锦芳博士的世博百幅是世博史上的唯一。幸运的是陈锦芳自小至今超过60年对艺术绘画技巧的不断琢磨,艺术追求的底蕴,以及对世界文化长期努力研究,并且他的坚韧的毅力才能够展开世博百幅。这将是上海世博的亮点之一。

陈锦芳说:“依我1969年创立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观来看,世博是促进新文艺复兴最好的平台,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盛会,在世博我找到【新意象派】要表现的的主题和内容,我努力创作世博百幅来共襄盛举,透过艺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我接受此挑战以『完成自我』心态来画世博百幅。”这些文明盛典的艺术礼赞作品,皆指向“人类和谐、天下一家、世界和平”的时代艺术表现。

陈锦芳的庆典作品

A.1986年美国“自由女神”百年纪念时,陈锦芳博士创作了《自由女神系列》百幅作品,以向这尊举世闻名而象征自由及希望的意象致敬。庆典主席、世界名制片家,大卫​​沃伯亲自参观陈锦芳画室并收藏数十万美金作品。此系列是陈氏在美国成​​名系列,几乎所有在美媒体都采访、报导,包括CNN的特别专访及纽约杂志将他列为美国国宝画家。其《自由女神》一书成为美国学校教育用书,至今20多年,他的《自由女神》作品仍一直被世界各国用于教科书教材。

B. 1990年梵高(Vincent Van Gogh)逝世百年庆典时,陈锦芳是全世界唯一被荷兰皇家邀请与梵高同步展的画家,陈博士完成了100幅的《后梵高系列》。此系列在欧、亚、美展出,受到广大好评,并被世界梵谷专家、荷兰文化部长誉为“梵谷的传人”,其作品被收入梵谷的专门研究画集。出版画册250p

C. 2008年北京奥运时创作了《奥运与艺术》系列66幅。奥运时,陈锦芳博士,“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展"在北京举行了五次大展。陈博士“新意象派”风格的66幅奥运是奥运有史以来最多彩的艺术与奥运结合,增添了中国奥运的人文内容及弘扬百年奥运的精神,得到了热烈的回响。并增加「天坛」系列新内容,出版新书「陈锦芳的艺术与奥运:为人类而艺术300p

D. 另外还有《巴黎铁塔系列》(50幅),《戴妃系列》37幅《拉斯韦加系列》20幅、《环保系列》和《禁止吸烟系列》等。

2001年陈锦芳透过“联合国之友”的执行获颁联合国“全球宽容奖”,并荣任其“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以推动“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展。但为什么在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艺术家中联合国为什么会认为陈锦芳是不二人选呢?原因大抵如下:

1.「新意象派」的艺术

陈锦芳自14岁看到梵高的作品后就立志当画家1963年到巴黎留学, 获巴黎大学法国当代文学硕士,及现代美术史博士, 并在巴黎艺术学院七年,文、艺两栖, 并力求建立自己的画风。 1969年完成「五次元世界文化观」并衍生在绘画表现上的「新意象派」,乃整合古今中外的文化形象而艺以载道并且「为人类而艺术」,表现了全球多元文化整合创新关怀世界及人道主题, 如「东与西」、「战争与和平」、「贫与富」、「人文」、「自由女神」、「后梵高」等系列作品产生。这种引经据典、集百家之大成的作品有近千幅,质量并重,独特而完整, 适合作为国际巡回展之主轴。

2.「爱之文化观」

1969年人类登陆太空,陈锦芳博士意识到人类的文化生态开始由「分」入「合」,乃建立了以「爱」为宗、「和」为贵、「分合」为功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观」并预见到全球新文艺复兴的来临,而求证于理论, 发表论文, 著书立说。其所衍生之「新意象派」作品成了「后现代」文化代表样相之一,至今有近千件作品外并出版24本画册及论述。这种具文化理论的绘画,这种有作品诠释的艺术思想, 除了被收入美国大专用书之世界美术史“Arts and Ideas”外出现于全世界30多个国家,300多本教科书及有关书籍中,而使陈被艺评家称为「当今世界上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这种「爱之文化观」产生的作品以及指向「天下一家,世界和平」的论述在人类进入21世纪企图缔创新文化之际被联合国注意到并加以重视该是自然的事。

3. 「语文能力」

具有了亚、欧、美三洲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经验, 并自1980年代起活跃穿梭于三大洲创作、展览、演讲、参加国际会议等而常同时台、中、日、英、法语同时使用。推动世界艺术活动除了大家共同发表作品外, 文化的探讨必不可缺, 而座谈、对话、演讲、甚至学术研讨会都会因时因地因人而举办, 而多种语言能力的具备也成了必要的条件。

4. 「国际展团队」

1996年在纽约苏荷区盖建美术馆大楼, 并成立「陈锦芳文化馆」的非营利组织继续倡导「全球新文艺复兴」及推动东西文化交流。 30年来,我主导了不少艺术活动并培养了一个具相当经验的国际团队。

5. 「奉献的精神」

我们觉得中国在经济发展时​​推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建立中国魂是当今急需的政策,目前中国也正处于中华文化复兴及参与世界的新文艺复兴时期。我们应结合海内外侨胞及外国友好人士推动中华文化复兴及全人类的新文艺复兴。

2015 年 7 月 17 日

灵感变成数字的游戏

艺术家想在上海世博捕捉「中国文化的复兴」

中国日报(China Daily) 人物2010.7月16~22日
Zhang Kun报导
  75岁的艺术家陈锦芳选择上海世博会做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决定画出100幅有关2010年上海世博的绘画作品。

「那是一次中国文化的文艺复兴,我怎么可以不参加这百年一遇的盛会?」这位艺术家在他新近开张在上南路展示空间兴奋地说。

在这家新画廊里除了40幅有关世博的绘画作品外,也展出了陈以前的一些代表性作品。

自从1980年代中叶开始,陈就一直在画文化意象以及文明盛会和庆典等。

1936年陈出生于台湾并在巴黎艺术学院深造,获得巴黎大学艺术史的博士和的法国当代文学的硕士。在法国12年后他搬到美国。

1986年当美国庆祝自由女神百周年纪念时,他完成100幅与美国这尊代表性意象有关的作品,宣称他的艺术风格为「新意象派」,那是整合很多视觉意象,包括来自古典作品,地标性建筑以及商标等而创新创作的艺术表现。

2008年他在北京以奥运为主题完成了66幅画,如今来到上海世博,他相信这里是他最能够发挥的地方。

「我善于画庆典,而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庆典活动」他说。他已经完成的46幅绘画中,他以类似梵高的鲜艳色彩和强烈笔触描绘世博园区中的中国馆,阳光谷和上海最有名的地标--东方明珠塔。

「有这样多的题材可以画─184个国家和其他的展馆。要看一个馆要排队几个小时,这就是为什么我还没进到中国馆参观」他说。今年3月28日陈和他的夫人Lucia(侯幸君)来到上海,就很快在世博园附近找到一个公寓租了下来。

「我买了70张入场券,因此我可以随时进入世博园区寻找灵感」他说。

他认为将来的艺术会趋向以人类为中心,「我有自己的理论:五次元世界文化观」他说。 「一向我们说为人生而艺术以及为艺术而艺术。我愿意提出「​​为人类而艺术」, 我愿意整合所有重要的意象而创造新形象,并指向世界和平与人类福祉。

2015 年 7 月 17 日

台湾画家陈锦芳在沪创作数十幅“世博油画”

新华社
2010-7-14 20:58
 
新华社上海7月14日电(唐薇薇)走进上海世博园区隔壁的三钢里空间画廊,参观者会被一幅幅色彩斑斓、意象鲜明的油画所吸引。这里正在举办旅美台湾画家陈锦芳的世博画展。这位已经创作了50幅“世博系列”油画的75岁画家表示,他将在世博会结束前创作百幅油画。陈锦芳“世博系列”油画的代表作《欢迎参加上海世博》挂在画廊中央。只见一道由万国旗排列组成的彩虹环绕在世博会中国馆上方,来自五大洲的五朵白云作揖互迎,外侧是太空针、原子球等“世博地标”,憨态可掬的海宝和大熊猫在画面两侧欢迎四海宾朋。除此之外,《繁星下的太阳谷》《黄浦江,世博梦》等画作也引得观众长久驻足。陈锦芳说,百年世博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让他倍感骄傲。他早就有了创作世博主题油画的想法。 “世博会是促进全球新文艺复兴最好的平台,也是各国文化交流、多元艺术展演的盛会,承担着促进人类文明的融合创新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今年4月,陈锦芳携家人来到上海,在世博园隔壁的居民小区租下一套住房,专辟画室开始创作。老画家每两天进一次世博园区,寻找创作灵感。 “参观世博会给我的启发很大,能在短时间内集聚如此丰富的高科技元素和各种文化,只有世博会能做到。”陈锦芳说。目前陈锦芳已经完成50幅油画,这些作品都在三钢里空间画廊展出,供游客免​​费观赏。为了在世博结束前完成百幅作品,这位年逾古稀的老画家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我连睡觉都在酝酿着画画,虽然不是每时每刻都拿着画笔,但一有灵感就赶紧抓起笔来画。”他说,世博结束后,要将这些作品全部捐献给上海。陈锦芳从事绘画数十年,创作特点是融合古今中外的意象,表现当下社会的重大事件。陈锦芳的代表作有《自由女神百幅1986》《后梵高百幅1990》《奥运系列2008》等。
2015 年 7 月 17 日

海南“国际旅游岛”系列创作感言

陈锦芳博士:联合国文化大使,留法旅美名庆典画家「新意象派」创导人

品博艺术网
2011-04-06
 

我出生在台湾。虽然我的近祖随郑成功来到台湾,但我父亲从小就时常对我说我的远祖来自河南洛阳并参加过洛阳桥的建造。我27岁到巴黎留学,之前在台湾,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中国历史与地理的课程比例很高,熟悉后在心里滋生对神州的向往,总想有一天要实现神州之旅。在巴黎我建立了“五次元世界文化观”与在艺术表现上的“新意象派”,使我能够在不久之后人类一连串百年大庆的文明盛会上共襄盛举,如“自由女神”百幅系列”与“后梵高百幅”等而被认为是“庆典画家”。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和平崛起,两个人类百年盛会在中国举行,即2008年的北京奥运与2010年的上海世博,而成了中国百年一遇的国际大庆典。我2001年受颁联合国“全球宽容奖”并荣任“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以进行“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展”,乃于2008以“北京奥运”为主题创作了66幅一系列的作品,并以“上海世博”为主题,在184天内创作了“上海世博百幅系列”。当我完成了世博系列后不少人,包括媒体界问我“之后要画什么? ”我说想画神州的名胜古迹成一系列,并参与国际的“透过旅游促进世界和平”活动。 2003年我夫妇曾经接到邀请参加“透过旅游促进世界和平”的国际会议,那是当时约旦皇后与联合国等有关机构发起的会议。当时我们没参加,主要是我希望同时能举办画展而我没有适当的作品,我希望能像1998及2000年参加“世界国是论坛”(The State of World Forum )时样同时有画展及讨论(演讲),让论坛多彩多姿。

当我在上海世博结束不久回到台湾想画在台北举行的花博(国际花卉博览会)时(photo 21花博22)接到有人要安排我画海南以促进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时我就答应了下来。没想到我渴望的用画笔实践并表现“神州之旅”如此适时的到来。

我今(2011)年元月25日首次抵达海南,这个台湾的姐妹岛。我发现海南与南台湾很相似,椰韵海风,淳朴而美,农耕尚在,而工商业日益发达,唯台湾是亚热带,海南是热带,更绿、更蓝、更亮;两岛面积差不多,台湾山多平原少,人口是海南的三倍,忙、挤、快,而海南最高峰五指山主峰海拔1867米,而台湾的玉山主峰3952米为东北亚最高峰,相比之下海南宽广、悠闲、尚有许多发展空间。我利用春节前后在海南走了一圈,参观了不少景点,那美丽的椰叶招风的海岸线所围成的田园向中央伸扬而水牛黄牛到处出现(这在台湾已成绝迹),洁净软绵的沙滩优美地展开而碧波荡漾、帆影点点;葱葱郁郁的热带雨林层层叠叠、蜿蜒逶迤,生机盎然,而田野顕地,百花竞艳,百鸟争栖,而忽见红棉如火,长寿菊满园开;或古榕苍劲挺拔,发根如柱,而黎村苗寨维护着桃花园的原始与神秘……还有南山海上观音、南天一柱,博鳌的国际会议中心、三亚的五星级旅游度假酒店,椰城海口的现代化等。但我最大的发现是我最心仪的大文豪之一的苏东坡竟在一千多年前被贬到海南并在儋州三年而如今东坡书院傲然雅然屹立等候着见证更多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永恒地举杯向明月,起舞弄清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海南一周吸取不少灵感之后打铁趁热,在第一印象的感动幻化下马上执笔创作而完成了大小共56幅作品,算是海南印象与幻象交融的艺术作品,幻象里包含有“心”、“展望”、“将来”的成份而不仅仅是写生或“眼”、“当下”、“目前”的景象。民情风俗、文化生态、将来发展都可透过艺术的视觉表现共谱“国际旅游岛”的美丽蓝图,如海南的气候地理条件不但适合发展海上游览、国际帆船竞赛,而且适合与繁殖花卉。百花竞艳而加价优化的海南将会像欧洲的瑞士和荷兰成为色香之土而怡心悦目。因此在我这首批作品中强调了“帆船”及“花卉”的主题,这在目前的海南还在开发阶段。

引经据典,整合古今中外的“意象(ICON)”,即具象征意味的代表形象而创新表现是我创导的“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的特点,但这次我毫不拘泥于这理论式的表现形式,而放开一切随心所欲,随灵感而画,技法自由变化,而手指是我最好的画笔。这批作品大部分都是用手指画出来的。人最灵敏的器官是手指,当灵感一到,手之舞之,沾上彩料颜色,手指早就迫不及待地在画布上飞舞起来以捕捉第一印象的灵魂。我从15岁开始正式入画室学画,后来到巴黎美院“腌”了七年并同时拿到巴黎大学的现代艺术史博士,自创一派,自立一格创作至今也有一甲子的历练,如今“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这批作品的创作可以说让我进入一种东西融合的艺术境界,或许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印象写意”。印像源自西方现代绘画之多彩,光、色等因素,而中国之国画我觉得最高成就是“写意”及“留白”。这两方艺术本质的自然、即兴、依灵感而结合所表现完成的作品让我体会到一种新的创作快乐,也许将是我即将展开的“神州名胜古迹系列”的特点。

很感谢安排我到海南创作的有心人以及在这期间帮忙我、照顾我的新知旧识,更感谢海南官方及旅游单位的重视及安排活动,包括出版画册与在博物馆展出。祝愿海南早日成为亚洲第一的国际旅游岛,有朝一日迎来国际会议,共倡“透过旅游,促进世界和平”。

2011.3.24 于上海 星河湾
2015 年 7 月 17 日

国际大师陈锦芳“海南国际旅游岛主题创作艺术展”海南博物馆开始展览

4月20日在海南博物馆开始展览

20110420

 

继2008年陈锦芳的北京奥运系列及2010世博百幅,陈锦芳与联合国的世界艺术活动——为人类而艺术在中国以文化旅游进行创作,并持续展览。

4海南省文体厅范晓军厅长致辞
海南省文体厅范晓军厅长致辞
陈锦芳•海南国际旅游岛主题创作艺术展开展, 中外名家汇聚海南主题艺术论坛。据悉,这是海南国际旅游岛主题创作展系列活动—国际艺术大师印象海南艺术创作首场展览。海南省文体厅厅长范晓军出席开幕仪式并剪彩。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际友人、中外艺术组织代表、著名艺术家和海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300多人参加。据介绍,出生在台湾的陈锦芳博士,是联合国文化大使,留法旅美著名庆典画家、“新意象派”创始人,在艺术创作方面造诣颇深,在国际艺术界享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新意象派”作品融贯中西、不拘形式、技法高超、底蕴深厚、风格独特,完美地阐释了东西方艺术理念。此次展出的56幅作品,是陈锦芳今年元月应邀首次来海南,游览海南一周后激情创作的,这些海南主题创作作品充分展现了他对海南的认知和感悟,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绚丽的黎苗服饰,还有奇特的风俗人情,那一幅幅五彩斑斓的民族风情画卷,堪称是海南一张张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

《牧牛归骑农家乐》此画拍卖180万 海南国际旅游岛主题创作

《牧牛归骑农家乐》此画拍卖180万海南国际旅游岛主题创作
陈锦芳•海南国际旅游岛主题创作艺术展吸引了中外艺术名家和众多国际人士的关注。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会长汪建德,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资讯网路中心副主任张新建,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民办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建文、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等专程从北京赶来。开展当天下午,中外艺术家参加在省博物馆举行的“艺术与城市“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旅游岛——印象海南主题艺术创作文化发展论坛上,大家就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艺术发展之路、艺术与城市变化和发展、主题艺术创作推动海南在全球的传播等话题,纷纷畅所欲言。
2015 年 7 月 17 日

台湾旅美艺术家陈锦芳海南主题创作艺术展开展

何哲良 报导
2011-04-20 15:04:27
 
海南國際旅遊島主題創作藝術展開幕式海南国际旅游岛主题创作艺术展开幕式
海南省臺辦副主任劉耿與台灣藝術家合影海南省台办副主任刘耿与台湾艺术家合影
陳錦芳博士作品陈锦芳博士作品
20日上午,台湾著名旅美艺术家陈锦芳博士“海南国际旅游岛主题创作艺术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陈锦芳博士在海南采风创作的近60幅美术作品。作品以宣传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主题,突出表现海南的自然风光、生态旅游、历史人文等文化内涵。陈锦芳博士在致辞中表示,自已行走于世界各地创作采风,倡导为人类而艺术,艺术为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开展仪式上,全国政协会员、文化部资讯网络中心主任张新建,海南省文体厅厅长范晓军、省台办副主任刘耿以及北京和海南本地文化艺术界人士、国际友人等共同为画展剪彩。据了解,陈锦芳博士自60年代开始推动东西文化交流至今,2001年获联合国“全球宽容奖”,并被封为文化大使,是一个具有艺术史定位的画家,被誉为“后现代文化先驱”及“当今世界上20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开展仪式上,陈锦芳博士向海南省博物馆赠送一幅海南风景作品。此次展览为期5天,至24日结束。
2015 年 7 月 17 日

献诗

 

在众国万民之上

尤切切眷顾

那朵历史荒野里

挣扎吐蕊的小百合

那醒自漫漫长夜

风雨飘摇的台湾──

勇敢地迈向黎明

迈向千禧21世纪

迈向自由民主人权的欢呼

迈向爱宽容和平的缔现! !

陈锦芳 2001年元旦
2015 年 7 月 17 日

陈锦芳的「新意象派」及「画我故乡」

旅居异域二十多年,爱乡情深,思乡心切的陈锦芳一直有个心愿:「画我故乡」。生他育他的台湾是他创作泉源之一。他希望画出台湾山川草木之美,人文社会之貌,心灵理想之梦。 1963年他27岁时考取了一份法国政府奖学金到法国巴黎留学,12年后移居美国纽约,1984年首次归国开展,当时欣逢60大甲子年,台湾民间到处普渡作醮,他参观了一阵子后,乃以台湾民艺为表现语汇,画出了一系列的「乡艺意象」,尝试将故乡的民俗艺术纳入他的「新意象派」足迹遍布欧美各地,但对自己的故乡尚陌生的陈锦芳,早就希望有个机会到台湾各地用他的画笔与他魂牵梦萦的故乡做深入的心灵交融。他不愿走马看花地「到此一游」拍照留念式的寻幽探胜,他要用艺术的赤脚踏印到每一片芬芳的故乡泥土上。

「新意象派」是陈锦芳留学巴黎,经过多年由东西文化冲突而来的危机后建立「五次元世界文化观」所衍生出来的画派。那是他为了给他所处的时代及其未来演变的文化加以定位定向而来的收获。他借人类文化史,尤其西洋美术史的公共文化意象加以广包众融,组配变位,时空合一,技法自由,而指向以「爱」为宗,天下一家的理想之艺术样式,是古今中外文化大融合再创新的一种艺术表现,是后现代艺术的一代表样相。陈锦芳归国后将之向国内介绍,并全面性地巡回全台湾各文化中心及美术馆展出。陈氏常利用这些作品向故乡献礼之际,让他的「赤心和艺术,以眷念感激之情,在这生我育我,期待我的可爱故乡,从一县到一县,一市到一市,一乡到一乡,做心电的交流,乡音的对话,…」而风景写生是他与故乡交流对话的艺术形式之一。

陈锦芳一直很喜欢画风景,小时住在台南的他,初三起就常画孔子庙,赤崁楼和乡下的农村景色。在澎湖服兵役时也留下了近百张的海景和澎湖风光。参加世界道德重整运动在欧美一年,也沿途速写及写生。 1963年留学巴黎时,带去了一画匣的故乡风景,以慰乡思。到巴黎头三年,锦芳醉心于巴黎街景之连作,尤其古色古香的拉丁区最为他所喜爱,有位法国教授就收藏有他40多幅巴黎风景。随之,他跟随梵谷的步尘到法国南部阿尔鲁(Arles)画梵谷画过的地方。又到塞尚的故乡艾克斯城(A​​ix)画圣‧维多瓦山(Mte Ste-Victoire),研究塞尚的艺术真髓。他也响往高更及那比派(Nabi) 画家所喜欢画的法国西北丘陵及海岸,布赫丹地区(Bretagne),特地去旅行写生。他也曾陪伴杨三郎先生去画法国有名的风芙楼(Honfleur)港,而他旅游过的欧洲城市如翡冷翠、威尼斯、海德堡等,都留下他当时的艺术足迹。 1990年当梵谷逝世百年展的时候,他应邀到阿姆斯特丹展出「后梵谷系列」的时候在荷兰一个月,除参观及研究梵谷,林布兰等大师名作外,他也被当地的旖旎风光所动而画了不少荷兰风景。陈锦芳的「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等于是他在艺术创作上的学术论文,甚至是博士论文,而他的风景及肖相画是他艺术上的生活日记,即兴散文。他每隔一段时日就画自画像,留下他自己生命发展过程的容貌。

1991年陈锦芳乘他与夫人侯幸君多年收藏的非洲艺术运回台湾巡回到花莲展出时,首次到花莲而惊叹当地的自然造化:崇山峻岭、峭壁巨石之奇,山峰叠嶂,飞云映潭之美,悬崖临洋,怒涛拍岸之壮;或茶田成梯、槟榔成林之翠碧;乃情不自禁,早出晚归,以彩笔拥抱这块台湾的净土,并将所画的二十几幅作品在花莲文化中心展出,参加庆祝花莲开拓三百年纪念。锦芳同时积极参与推动在花莲建立另一国际艺术村的工作。他认为台湾尚有一些未被污染的地方,尤其东部,不该多引进工业,而应该开​​发为国际级观光区及国家公园。他也认为一些可代表台湾的天然景观应多透过美术家的彩笔将其「美」之所在表现出来成为大家心灵里的精神保垒。例如日本的富士山成了日本的象征外也成了日本每一位画家必画的题材,否则他们的心里就自觉不是日本的画家。富士山也透过众多的艺术表现而丰富多姿,而我们台湾艺术上的「精神堡垒」在哪里?

陈回忆说︰

"1998年经「联合国之友」总裁Dr.Brown的推荐,我夫妇俩参加了与联合国有密切关系,且是国际最高非政府组织的「世界国是论坛」(State of the world Forum)开会,演讲及画展,伺后应邀参加其「人类共同企业」文化委员会,参与筹划全球性文化,艺术活动。我乃有感而开始思索也该为台湾策划活动,而台湾最需要的乃是找出居民大家都会认同的「精神堡垒」。答案是玉山!「大半生旅居海外的我」陈锦芳说,「玉山是我游子情怀之所寄,也是我心目中台湾崇高的象征。台湾虽小,却可成为精神​​巨人。山不在高,有神则灵,何况玉山主峰3952公尺,为东北亚最高点,比富士山高出200公尺。然而我一直没有机会上玉山。"

多年创导「新意象派」的陈锦芳,认为玉山是台湾最显著的「意象ICON」,最适合取来凝结全民的共识。乃于1999年初秋,抱着尊玉山为圣的心情号召艺术工作者上玉山作画,吸取灵气,酝酿灵感,并即刻下笔作画,从南投、台北​​而纽约。 「而源源不绝地一系列的作品产生了,像是玉山透过我在自我展现,炫出千姿百媚及内蕴:自得其体,自展其色,甚至喜、怒、哀、乐,禅思,理想。在创作热潮中从电视传来921大地震的画面。」陈说「并思索一次心灵改造,精神建设的运动」。一向秉持「凡事从自我做起」的陈锦芳乃开始了千禧年「玉山圣山,爱与和平」的全台巡回展。

千禧年台湾总统大选的顺利完成,赢得世人赞美的同时,也面临到各方面的大挑战,尤其来自海峡对岸。 「爱与和平」必然是继「自由、民主」之后台湾旦旦信守的普世价值,而正义为其秉持的原则。据此,族群融合,团结一致,牵手连心的台湾共同体之促成,乃成了刻不容缓的工作,而玉山最适合取来凝结全民的共识。因此将玉山推广为「台湾圣山」成为台湾的精神堡垒乃成为适时而有意义的工作,乃在台南县文化局的邀约下,安排到全国巡回展出,先后三年,并出版有「玉山系列及变奏」,收入124幅陈锦芳的玉山画作及86首陈氏为之赋配的诗。

虽是台湾巡回展,但陈锦芳并没有充份的时间到台湾各地「画我故乡」,因2001年他获颁联合国的「全球宽容奖」并荣任「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要以他的「新意象派」部份作品为主轴进行「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展,以宣扬「爱,宽容,和平」。但他足迹到的地方也尽量当地写生,如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中南美Curacao,巴黎等地,同时响应「透过旅游,促进世界和平」的运动。

总之,「画我故乡」是陈锦芳多年的愿望而有时间有机会就画。就像今(2007)年初他有机会在阳明山一家别墅山居一段时间而画了一些暖冬早春百花争艳及樱花初绽的作品。但除了特殊情况(如在美国台美文化节上展出「台湾之美」),陈一般都展出他的「新意象派」而很少展出风景画,因此风景写生作品是他的「私房菜」,他人生旅程的生命足迹,即兴而具纪念性。这些作品拿出部份与有缘人分享外将是「陈锦芳美术馆」的珍藏。

2015 年 7 月 17 日

著名画家陈锦芳:两岸可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中評電訊
2008-08-14 01:02:20
  陈锦芳在陈锦芳的画笔下,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通​​​​过奥运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中评社记者刘晓丹摄) 陈锦芳在陈锦芳的画笔下,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通​​​​过奥运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中评社记者刘晓丹摄)

中评社北京8月14日电(记者刘晓丹)古希腊雕像《掷铁饼者》戴上京剧脸谱、兵马俑护卫奥运五环、女排健将身穿梵高画作……在著名画家陈锦芳博士的画笔下,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通​​​​过奥运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陈锦芳借奥运这一契机,用艺术表达21世纪人类追求的三大目标--天下一家、人类和谐、世界和平。他表示,两岸人民可以为这些目标作出巨大的贡献。

联合国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新意象派”创导人陈锦芳博士的奥运系列作品画展,正在北京798艺术中心展出。陈锦芳1936年出生于台湾,曾在巴黎艺术学院深造,后定居美国。他提倡“以艺载道”,其艺术整合古今中外的文化意象,并加以创新表现,其作品被编入300本教科书及艺术书籍,得到“台湾的罗曼罗兰”的美誉,并被称为“当今世界上20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在2001年北京申奥之后,陈锦芳就有了创作奥运系列作品的想法,这一两年来得到不少灵感,创作出多幅以北京奥运为主题、独具特色的画作。

陈锦芳13日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为记者解读了他的作品。古希腊“掷铁饼者”戴上京剧脸谱,让人一下子就能把北京奥运与古希腊竞技联系在一起。在《守护北京夏季奥运》中,四个兵马俑围在奥运五环下,象征北京将举办一届安全的奥运会。天坛是他的画作中多次出现的意象符号,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运动与艺术,可以完美地结合起来。”陈锦芳告诉记者:“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所提倡的奥运精神是'为人类而运动',而非'为运动而运动'。而我的新意象派是'为人类而艺术'不是'为艺术而艺术'”。通过创作奥运题材的作品,他很好地表达了这一人文理念。陈锦芳说,20世纪的普世价值是“人权、自由、平等”,而21世纪人类追求的目标则是“天下一家、人类和谐、世界和平”,这也是运动与艺术的精神、是其追求的目标。

“艺术与运动都是超越国籍的。”陈锦芳来大陆举办画展,不仅是借奥运的契机做艺术的交流,更是想要把这个讯息传达给大陆及台湾的民众。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各地之间的来往愈趋紧密,为了追求“和谐与和平”的共同目标,各方都要放下歧见,以宽大的心胸相待。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两岸人民可以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2015 年 7 月 17 日

我对「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展(2005-2010)的策划及期待

1998年6月的一個下午,在紐約蘇活區的「陳錦芳文化館」來了一位觀眾,當他巡視了展出的作品後非常興奮地要求見畫家,並說他終於找到二十多年來,夢寐以求能夠才氣縱橫地表現聯合國崇高的使命以及人類理想的藝術家。這位觀眾正是「聯合國之友」現任主席Dr. Neol Brown,而他要見的畫家正是我留法旅美畫家陳錦芳博士。
2015 年 7 月 17 日

我旅美画家陈锦芳博士在日本「全球和平电影祭」发表演讲

我国名画家陈锦芳博士及夫人侯幸君最近与联合国秘书处次长Anwarul K. Chowdhury. 及「联合国之友」总裁Dr. Noel Brown到日本参加国际电影界名流﹐日本政府代表,各界团体代表及名流数百人举行之「全球和平电影祭」(Global Peace Film Festival) 。该会开幕晚宴中特别邀请创导「新意象派」而立足国际艺坛的陈锦芳演讲,透过其DVD ﹐介绍其新意象作品及去年开始「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活动。

陈锦芳夫妇 侯幸君“陈锦芳文化馆馆长”及”为人类而艺术基金会” 执行长

以『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立足国际艺坛的台湾画家陈锦芳博士目前正启动『为人类而艺术(Art for Humanity)世界巡回展』活动,以促进全球『爱与和平』之文化的建立。此展讯一直在美国CNN, MSNBC,etc..等主要有线电视继续做数百次的广告,并将在重要艺术杂志刊登有关消息,以集结有志一同及社会贤达共襄盛举。我旅美画家陈锦芳博士在日本「全球和平电影祭」发表演讲由联合国及日本政府于五月上旬在日本温泉胜地别府(Beppu)举行之「全球和平电影祭」(Global Peace Film Festival)开幕晚宴中特别邀请创导「新意象派」而立足国际艺坛的我留法旅美画家陈锦芳博士演讲,介绍其「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活动。当场出席者有联合国秘书处次长Anwarul K. Chowdhury.「联合国之友」总裁Dr. Noel Brown及国际电影界名流以及日本政府代表,别府市市长以下各界团体代表及名流数百人。时值日本黄金假期,以热温泉名闻遐迩的别府市游客云集,而其文化活动越加吸引市民及观光旅客。刚在哈佛大学演讲及参加一场学术座谈会回来的陈博士及夫人侯幸君于五月四日抵达东京,随即出席「联合国之友」日本本部成立大会。 2001年陈博士获颁「联合国之友」的「全球宽容奖」(Global Tolerance Award)并荣任其「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以进行「透过艺术建立和平之文化」的世界艺术活动。此次与联合国有关人士连袂前来参加盛会,鼓励日本的民间团体多参与国际文化事务及活动。此次在别府之「全球和平电影祭」乃联合国透过「联合国之友」推动的世界和平文化活动之一,也是陈博士所进行的世界巡回展之外,「联合国之友」所主导的另一国际文化活动。在晚宴中陈博士透过DVD的放映介绍其「为人类而艺术」的有关理念及活动,而这些活动在在响应联合国所订21世纪前十年为「人类文化对话及非暴力的十年」。尤自911惊爆之后,举世更觉得以文化艺术促进人类和谐世界和平之重要。

陈锦芳夫妇与联合国秘书处次长Anwarul K. Chowdhury 合照于日本"全球和平电影祭" (2006年5月5日于别府市) 陈锦芳夫妇与联合国秘书处次长Anwarul K. Chowdhury 合照于日本"全球和平电影祭" (2006年5月5日于别府市) 陈锦芳夫妇与联合国之友总裁Dr. Noel Brown 连袂参加和平电影祭于日本别府.(2006年5月5日) 陈锦芳夫妇与联合国之友总裁Dr. Noel Brown 连袂参加和平电影祭于日本别府.(2006年5月5日)
2015 年 7 月 17 日

《红艺术》杂志报导陈锦芳博士

点击阅读《红艺术》May 08
2015 年 7 月 17 日

梵谷的传人陈锦芳博士至台首大专题演讲

NOWNEWS 李文生 台南报导
有梵谷传人及台湾的罗曼罗兰之称的陈锦芳博士,2日,在台首大以「新文艺复兴的摇篮」为题专题演讲,引述台湾传承中华文化历史并融合东、西文化的演进,倡导台湾为新文艺复兴的摇篮,受到200多位台师生喝采。台首大副校长戴文雄表示,陈锦芳已受聘为台湾首府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感谢大师的精辟论述。

陈锦芳博士是台南市归仁区人,从小就展露艺术与文学才华,并崇拜梵谷。台大外文系毕业后,考取法国政府奖学金赴法留学,一圆追寻梵谷大师的心愿,在巴黎艺术学院深造7年,艺术创作与文化研究并行,让陈锦芳博士的艺术造诣更具国际观。

陈锦芳博士在1969年建立「五次元世界文化观」,同时提倡新文艺复兴的观念,因崇拜梵谷,重塑梵谷百幅名画,被喻为梵谷传人,其首创的新意象派,在国际艺坛上奠定独特风格。

1991年,陈锦芳博士应美国防癌协会等机构邀请,以梵谷抽烟的名画,改画成禁止吸烟宣传画,轰动全球,同年完成百幅「后梵谷系列」的画作,并成功的办理画展。 2001年,受颁联合国全球宽容奖并荣任宽容及和平文化大使,代表联合国进行为期数年的世界艺术巡回活动。

今年3月,陈锦芳博士受台南市文化局之邀,返台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举办个展,台湾首府大学董事长蔡清渊因与陈锦芳博士有同乡之谊,邀请陈博士担任客座教授,陈博士欣然应允。

陈锦芳博士以「新文艺复兴的摇篮」为题做精辟的论述,他指出,世界很多国家都是透过文艺复兴而壮大,欧洲在文艺复兴后,产生不少世界的强国,而日本的历史演变中,也有两次的文艺复,一次是大化运动,学习中国的文化,另一次是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文化。

陈锦芳博士又说,台湾传承5000年的中华文化,没有受到大陆文化大革命的催残,因政治因素被日本统治50年,吸收了西方不少新知,所以台湾是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地方,说台湾是新文艺复兴的摇篮并不为过。

2015 年 7 月 15 日

市场评鉴

关于市场的评鉴,从艺术市场方面来看﹐陈博士作品当前的市场价格多少﹖将来会增值多少﹖短期的和长期的走势如何?

虽然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但对这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凭空杜撰﹐而是有市场的事实和例证。长年以来艺术上独具慧眼的投资经常都证明是一种健康的投资﹐有时候获利非常可观。艺术投资一向是对抗经济衰退的良方——虽然不能免于经济衰退, 却可以超过通货膨胀而有余。

回溯1970年代﹐为了要从事古代大师作品的销售以及经营,我出版限量艺术版画的AcroEditions公司﹐我从无数资讯中整理出了一本22页的「艺术市场分析」来描述及鉴定艺术市场。虽然许多当时的看法到现在依然适用﹐但一些当时的资料早已大大落伍了。举例来说﹐在那时候很难看到在拍卖场出售超过100万美元的艺术作品。当华府的国家美术馆以500万美元向力登斯坦公爵(Duke of Lichtenstein) 购得达文西的“Ginevera da Benci” 一幅作品时﹐消息如谣言般传开﹐而那一幅也是西方世界唯一达文西的真迹。当时那市价震惊了艺术界——如果那一张画今天拿到公共市场拍卖﹐至少可以达到20 倍的价格。 2006年11月纽约的嘉士德(Christie's) 作了一场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拍卖。在3小时内就槌定了4亿9千1百40万美元的成交量﹐将近5亿美元的艺术作品转了手。

那次的拍卖明星是Gustav Klimt (1862—1918) 的一幅肖像﹐它马上吸引来四位元竞标者透过电话在激烈竞标﹐不久有两位退场﹐但马上有人进来加入竞标﹐而最后落槌在8千7百90万美元﹐是该画家公开拍卖的最高记录。 (但这记录并非他在私下交易的最高额﹐拍卖前大收藏家Ronald S. Lauder(雅诗兰黛企业掌门人)在私下以1亿3千5百万美元买下Klimt的另一幅作品) 。更高的一幅画则拍得4千零30万美元﹐是此艺术家作品至今的最高记录﹐其他的画作也比预估价更高卖出。在一场私下交易里﹐另一位元收藏家买了Willem de Kooning (1904—1997) 1952年的画作后以约1亿3千7百50万美元的高价而震惊世界。那位卖主最近又脱手了一幅Jackson Pollack (1912—1956) 的作品1亿4千万美元﹐以及一幅Jasper Johns (1930--) 的画作8千万美元。请注意Johns和陈博士同是1930年代出生的画家。这点存在着一种暗示。

t0nGhSBJxZG_6EswwYLXXJQuUR1wkhFLF-77WXaOAqgN9eczeC2JvxJq5OaHODzlgb-Fzg=w1875-h858 陈用不同的方法将他许多原作制成限量原创版画。 Andy Warhol安迪·沃尔最近一张版画卖出是1千7百40万美元.。 1986年5月12日纽约杂志刊录了美国国宝画家安迪·沃尔﹐罗伯‧罗森伯及陈锦芳的画「星期日早晨—自由!」的作品。在这种艺术市场的情况下存在着一种难得的机会﹐给具前瞻性视野的收藏家/投资家来积极考虑购藏陈锦芳的作品并大力推广之。

2015 年 7 月 14 日

侯幸君新書「牽手藝情擁抱世界」發表會

新书「牵手艺情拥抱世界」(约344页,图文并茂)以侯幸君认为二十世纪是女权的提升,乃响应「女人撑起半边天」的潮流,维护「家庭价值」,鼓励「夫妻档」的分工合作共同建立事业王国,故将她与陈锦芳博士.....
2015 年 7 月 14 日

侯幸君「牵手艺情拥抱世界」新书抽奖活动

抽奖办法:凡消费500元以上的客户,就可领取抽奖券。 首奖: 一张价值12万台币(不含框)的「都市拾穗者」版画(见图)。此张作品被编入37个国家教科书包括美国社会学教科书封面。
2015 年 7 月 14 日

背景要点

为要对陈锦芳博士的艺术加以评鉴﹐我有必要提供一些背景﹐一方面显示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重要﹐一方面说明我为什么能够分析他的艺术市场及将来长期的潜力。

陈锦芳博士是一位具有非凡的才能和世界级重量的画家。他那具前瞻性的彩笔好像开通了无数运河使广大及隐密的文化海洋交溶混合﹐并深深地掘入时间之严峻峭壁使之迸裂出无数故事。简而言之﹐艺以载道的他是一位充满思想的杰出画家﹐也是一位透过画笔来表现的深沉思想家。在我写的「陈锦芳的新意象派」一书里有对他的生平及艺术发展有深入的描述。当他从法国来到美国(1975) 不久我们就开始交往。我是最先了解他所画所写所表现的少数几个人之一﹐并为了向一般不懂他艺术的人﹐提出「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 这个名词﹐并设计及书写了他的第一本书﹐又在1978年在费城的艺术家联盟策划他了在美国的第一次美术馆展览。 (现代艺术馆)

「陈锦芳的新意象派」变成了一把钥匙帮助人了解陈如何摘取东西方各种不同时期而人人耳熟能祥的艺术和视觉习惯的象征图像及主题﹐加上目前发生的时事来并列组合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而动人心魄的视觉形像。书中很多章节被广为引用﹐其中最短的是「在陈的手里﹐这些图像的回收转用不是模仿或窃用﹐而是一种灵巧的神来之笔」。

1984年6月﹐陈重新回到纽约市并在苏荷区定居﹐从他的艺术生涯来看﹐那是一次正确的搬迁。他说「集欧﹐亚﹐美三大洲的影响于一身﹐我深觉一种『世界公民』的意识在我的内心里滋长……这种意识在个人身上的苏醒确然的铺向一种基于友爱﹐和平与宽容的世界文化之拓展。」

以纽约为基地﹐陈创造了一些主题性的系列作品。第一系列是纪念自由女神百周年纪念的「自由女神百幅连作」。再来是纪念梵古逝世一百周年的「后梵古系列」百幅作品﹐及其它的百年大庆连作。他举行过百次的个展﹐并到世界各地演讲有关他的艺术及哲学。

在纽约苏荷区﹐陈锦芳的妻子侯幸君设立了「陈锦芳文化馆」推广陈锦芳艺术﹐宣导「以爱为宗的新文艺复兴」及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这时候他也完成了一幅后现代艺术划时代的巨作﹕「迎向21世纪﹐世界文化交响曲」﹐9英尺2英寸高,46英尺8英寸长,由7幅画拼成的油彩及压克力彩画作﹐为他艺术所标榜的众多「意象」整合的有力集锦。

陈博士成为第一位受颁奖联合国的「全球宽容奖」的画家并被荣任为「宽容及和平的文化大使」。

陈的个展超过200次﹐出版22本书﹐他的艺术被收录进300多种教课书﹐艺术史及无数报刊杂志上。有些评论家视他为当今世界上具有最重要影响力的20位艺术家之一。另外有些艺评家则把他列为前10名之一。

2015 年 7 月 13 日

市场经管

绘画市场的市价与该艺术家被认定的程度有几乎绝对的关联。不仅不完全如此﹐但认定是往往落在那些有才华而其艺术事业被用心经营﹐持续展览其作品﹐选择性地进行媒体发布﹐并一步步书写重要的出售记录﹐以及透过出版品的宣传之艺术家身上。这些过程尤为重要﹐事实上它是不可或缺的。一旦艺术家开始得到肯定后﹐他的价值通常都只有上涨一条路﹐因为一位艺术创造者不是一部大量生产的机器﹐他一生只能创作数量有限的的作品。当作品被肯定时,其重要收藏者圈子会随之扩大; 大收藏家﹐美术馆﹐以及其他艺术机构都将竭力拥有他那有限数量的艺术品。这种需求会引发市价的暴涨。

「股票可以一直扩大发行」一位纽约的经纪人说﹐「但塞尚的作品却数量有限。」不管其创造力多么旺盛﹐最终我们能拥有的陈博士的作品却必然是数量有限的。有时候这种市场认定来得很快﹐有时候却可能姗姗来迟。艺术家若是能够被成功推广﹐该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将大大增长,而这些作品的直接获益人则是那些收藏家。因此,在艺术市场里获利最多﹐最成功的投资者乃是那些有幸取得艺术家一些重要的作品或者是那位元艺术家的一大批作品﹐在其事业早期,市场价格大幅攀升之前,小心经管这些艺术品﹐使其市价步步高升。此类成功的案例可参考Jacques Villon等﹐或是像英国艺评家John Russell Taylor 和Brian Brooks在「艺术经纪人」一本书中所述。

维康(Villon) 几乎有半个世纪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创作﹐并不处于任何画派或运动的中心﹐直到1942年与Louis Carre 签约。 1951年透过Carre的推广﹐他得以在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举行回顾展﹐而后被认定为一位大师。他人没变﹐他的艺术也没变(即使有也不超过一些自然的发展) 。他能登堂入室应归功于成功的宣传推广﹐否则将永不可能﹐或者至少要等到他死后----其所以成功乃艺术经纪人把这件事接过来﹐好好计画﹐步步为营﹐(可以说前几年都不卖作品﹐一直等到Villon在一些不同国家及国际展出并引起艺坛的注意) 同时建立并保持Villon前后一致的形像后才推荐给对他毫不认识最多也只知其名的收藏家。

陈博士和他的艺术早就广为世人所知﹐并被策划推广。就像在不少文献、目录、书籍、剪报、电视、电台等所登载﹐他已得到相当重要的世界认定。即使在他早年(1963-1975) 在巴黎研究的时候,他已在欧洲和他的故乡台湾举行个展和联展﹐并经常写文章寄回台湾刊登在报纸杂志上。这种对于认定的追求从不懈怠﹐而他的夫人Lucia 一直努力不倦﹐经营他的作品﹐如一部发动机推动计画实现理想并带动他们的孩子参与﹐作为世代继续经营陈锦芳的艺术事业。

40年前当陈锦芳开始潜心进入他的「新意象派」的创作时﹐一位经纪人可能以$1500 (50x72 英寸) 获得他一幅大作。当他在纽约定居时市场价格已接近$25,000﹐(1993 Sotheby's & Christie拍卖36 x 48” Size作品约5万美金拍出)如今那幅作品已增值100倍,达到$150﹐000﹐而我相信陈的作品会持续不断增值。我看好这些陈氏的作品在4年后将打破100万美元的大关﹐而长期来说﹐其市场价格增值空间将不可预料。

海外华人画家最为人知的是巴黎的赵无极﹐与陈相差不远的同时代人。他属于法国人所称的“Tachistes“ (笔渍派画家) ﹐在美国与之相对应的叫作(抽象) 行动派。他的创作常取灵感于中国书法。在最近香港的一次拍卖中,一幅他1959年的油画由(Sotheby's)以$733﹐604 售出﹐而一幅1985年三合一抽象作品在嘉士得以230万美元拍出。中国本土的现代艺术家如张晓刚,岳敏君﹐或是蔡国强﹐其作品都早已超过100万美元的界线,曾梵志的作品的拍卖纪录最近更是超过一千万美金(10大拍卖)

保利拍卖1

保利拍卖

在一般的社会里﹐尤其是在二级市场﹐某些特别引人注目的作品﹐将取得额外的高价。我预测这些价格将持续增长。假如有严肃的藏家/投资者/推广者/事业集团愿意从事长期实质性的推广活动﹐应该向陈家商洽购得一批过去或将来的陈锦芳作品,这将是是最明智的投资策略。

我将不会自作聪明地暗示商议这批作品的条件﹐但为了明白说明﹐让我们假设我是那位购藏者而收有100件陈博士的「新意象派」画作。我商业上的目标是平均使这批作品的每一幅达到一百万美元。这不是一蹴可成﹐但是我在追求长期的增值。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及家族或是我捐赠艺术品的机构。

假如我有钱投资这些绘画﹐我将采取如下的步骤﹕

1) 我会成立一个专业艺术运营公司和陈锦芳文化馆合作举办「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展」﹐努力进行﹐一直到这些作品家喻户晓﹐成为世界上有名的绘画。我会为这批作品写目录出版画册 2) 我会组织陈博士其他系列作品的特别展﹐如「自由女神系列」﹐「后梵古系列」等﹐我将推广其世界性展览到能够去的美术馆﹐文化中心﹐名画廊。我会为这些展览写目录﹐出书。 3) 我会与重要的艺评家﹐媒体﹐美术馆来推动陈锦芳的艺术。 4) 我会与重要的拍卖行合作来建立他的国际行情﹐我会成立一个约20人的长期投资陈锦芳艺术的团队来固定的收藏。 5) 我会买下一些作品的出版权﹐我会从这些绘画原作制出商业性限量版画。 6) 我会找专业的人来拍他的电影或是将他的作品做成教育性DVD等。 7) 我会考虑及评估其他拓展的方案。这些必需尽量节省陈博士的时间及亲身介入﹐除非是很重要的场合。 假如艺术保护者/收藏家/投资家/事业集团想要看到其投资价值如乘倍增加﹐一定要对之热衷并大力加以推广。很多推广费用可以补收回来。画册及目录可在展场及书店出售。许多推广费用可由第三方来支付﹐特别是在美术馆和其他一些展场或企业集团会支付此费用。

不管什么安排都要使陈博士和收藏投资者双方公平而得利。

对陈来说﹐这些对于他艺术作品的企划具有胜于金钱的意义﹕因为最重要的是让他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创作,著书,参与社会公共事业。进一步保证了他在艺术的神殿里不朽的地位。

对收藏者来说有机会实现亿万富翁的美梦﹐并享受来自鼓励艺术的极大快乐及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对大众来说,这些具有远见的收藏家是最大的赢家,因为这些作品将会有许多进入美术馆及其他大型公共收藏。

作为一位在艺术投资方面的国际评鉴人兼顾问﹐我数十年前就看出陈锦芳的天才。我早年的判断已被充分证实,因此我将毫不犹豫地继续将我的名誉支持于他和他的艺术上。

-rRQg3PyxLhAlFOg5M6DWbCOqs7AzAYLBqQts4FgzoTEvw3SJxgh3f4Z00qAJUjQSzF1Jg=w1875-h858 Bv3L91Duj6VH2uPIdcLhIoXFHgTPA5sx4H_SQf2EFcxnUVWMnCsaKJ7Ar3LDiXdt0w6OlQ=w1875-h858
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陈锦芳博士 前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左二)参观陈锦芳博士的展览
2015 年 7 月 11 日

内幕的消息

中国首富收藏毕卡索作品原收藏家克鲁格与画家联合国文化大使陈锦芳博士有一段缘

  最近中国首富王健林以1.72亿人民币收藏毕卡索作品被中外艺术界议论纷纷。王健林透过其收藏团队负责人郭庆祥在纽约的佳士得以2,816万美元(1.72亿人民币)拍购一件毕卡索的精品「两个小孩」,响透了全球艺术圈,其效应有如1985年日本安田生命保险公司拍购梵谷的「向日葵」而引起全球对日本收藏世界名画的另眼看待。

这次佳士得拍卖的毕卡索1950年代的代表作之一的「两个小孩」是毕卡索与美国情人艺术家法朗丝瓦‧吉洛(Francoise Gilo)所生的一男一女在膝下游玩生长的写照,是二战后毕卡索晴空万里初期以家居为主题的精品,深具纪念性,一直留在身边很少展出。这幅作品原主人系瑞士名收藏家及学者杨‧克鲁格(Jan Kruger, 1928-2008),他是纳粹集中营大屠杀下的幸存犹太人。这次佳士得从他的收藏挖出16件毕卡索作品,拍出了全场62%的成交额,而「两个小孩」的拍出凸显了中国艺术品投资者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形象,同时杨‧克鲁格的精采收藏也引起艺术界的关注,而我们发现这位具学者风格的犹太收藏家与我留法旅美博士画家陈锦芳有一段缘。 1987年8月20~23日由「国际艺术协会(AAI)」在巴黎的国际艺术会议邀请陈锦芳博士为「艺术组」的主席他用法语演讲:「爱之时代:全球新文艺复兴的来临」 ,后由杨‧克鲁格发表另一篇演讲。会后两人互相认识留影并成为好友,日后他开始收藏陈锦芳的作品。 (见图2) 1988年陈锦芳续任美术组主席在纽约开幕,他用英语演讲主题是"我对当代艺术的绝对价值观"​。 (见图1)1986年陈锦芳为美国和法国共同主办的「自由女神」百年庆所创作的「自由女神百幅」轰动欧美,并得到庆典总主持人华纳制片公司首席导演大卫‧沃帕(David Wolpal)的亲访及收藏5幅画作。陈锦芳在巴黎12年美国近40年。除了美术馆、机构、公司收藏陈氏作品外,很多政商名流也收藏陈锦芳作品。

陈锦芳在巴黎留学期间曾为毕卡索的回顾展书写文章并在台湾出版了「神哉,毕卡索」一书。这些都是他建立个人画派的心路历程之一,他的「新意象派」作品被编入37个国家300 多本教科书和杂志,如美国大专院校世界美术史教科书: “Arts and Ideas”。他被认为是「后现代」先驱之一,台湾文化艺术界大部份的人读过法国名著「小王子」,那是陈锦芳在1967年首次小王子翻译成中文版。陈锦芳在1963年开始写艺评及介绍欧美艺术。并在1984-2003在台湾以"艺术下乡"巡回台湾19个县市展览。 1980年陈锦芳开始在美国以艺术创作「美哉台湾」来促进台湾观光旅游。此次展览是延续过去在海外努力在台湾的延续。商周出版陈锦芳传记「台湾少年世界梦」,书封面写着: 「人生苦短,艺术永恒,用艺术站在世界的舞台,用艺术替台湾发声,倡导全球新文艺复兴…」。

2001年陈博士获颁联合国「全球宽容奖」,荣任联合国文化大使,推动「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展。目前应邀在升恒昌免税广场艺文展演厅个展,特定于2014年2月8日(星期六)2-5pm举行「财团法人陈锦芳文化艺术基金会」论坛:陈锦芳、侯幸君与您分享在巴黎、纽约、台北、北京、上海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与追求, 机会难得恳请光临。 79 岁的陈锦芳决定落叶归根,在台湾成立基金会及筹建其美术馆,特别捐出作品义卖。

图2陈锦芳与其夫人侯幸君于1987年AAI国际艺术会议陈锦芳是该会美术组主席演讲后与杨‧克鲁格,瑞士收藏家及学者合拍留影于巴黎Hotel Inter-Continental。 图2陈锦芳与其夫人侯幸君于1987年AAI国际艺术会议陈锦芳是该会美术组主席演讲后与杨‧克鲁格,瑞士收藏家及学者合拍留影于巴黎Hotel Inter-Continental。

Jan Krugier世界大收藏家最近他的收藏拿出拍卖其中一件毕卡索的两个小孩作品被中国新首富王健林万达集团董事长以2816万美元1点72亿人民币买在世界收藏界引起很大的回响此照片中的JanKrugier是1988年陈锦芳被邀请为AAI国际艺术家协会美术组主席演讲完会中Jan向锦芳致意并留影日后他收藏锦芳作品。

圖陳錦芳任國際藝術會議美術組主席發表演講 图陈锦芳任国际艺术会议美术组主席发表演讲

陳錦芳夫婦與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組主席合影。 陈锦芳任国际艺术会议美术组主席发表演讲陈锦芳任国际艺术会议美术组主席与舞蹈音乐主席合影1987

10121986年陈锦芳为美国对法国共同主办的「自由女神」百年庆所创作的「自由女神百幅」轰动欧美,并得到庆典总主持人大卫‧沃帕(Dvid Wolpal)的亲访及收藏5幅画作。

--------------------------------------- 王金平院长在陈锦芳的基金会募款义卖展的致词稿:

今天很高兴能参加陈锦芳博士学长的美哉台湾画展开幕和升恒昌的这栋大楼在五楼艺文展演厅,提供艺术家免费的场地,实是经营企业不忘回馈社会。保护支持艺术文化的推动,堪称企业的模范。

陈锦芳是我台南一中的学长。我曾拜读商周出版的陈锦芳传记-台湾少年世界梦很感动,他由台南一中初中保送高中再保送台大。又考上法国政府奖学金。 (当时法国政府只给台湾二名)。他借100块美金出国能在巴黎大学拿到文学硕士。

在世界最高艺术学院:巴黎艺术学院研读七年。在1970年代陈锦芳可能是唯一的巴黎大学艺术博士画家。在2001年,陈锦芳授颁联合国全球宽容奖,荣任和平文化大使。这是第一次联合国有史以来,画家在联合国大厦受奖,也是台湾自从退出联合国,台湾人第一次正式进入联合国大厦受奖的。

陈锦芳在世界上参加很多国际艺术学术及世界领袖和世界和平的论坛,被邀请演讲及画展,他都不忘让人知道他是由台湾来的艺术家。目前他的作品和思想在37国家,300多本教科书及杂志被研究。包括世界艺术史教科书。陈锦芳是一个具有艺术史定位的画家。

他有很多成就,但是最重要是他爱台湾这块土地的心,台湾的心从不因为在海外而减少,反而他时常以能为台湾的前途及在国际上的可见度而努力。且数十年如一日,并以行动来表现。如商周出版的陈锦芳传记-台湾少年世界梦的封面上写着用艺术站上世界的舞台,用艺术替台湾发声倡导全球新文艺复兴, 一本写给台湾少年的梦想之书。 ”就是指陈锦芳数十年的执着和坚持,不畏困难,朝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是一本给年轻人点灯的书。

陈锦芳自1963年至今一直在文化艺术上为台湾撰文介绍,用画展推广艺术的园丁。 1968年陈锦芳将法国名著「小王子」从法文翻译为中文是目前500多万本的小王子的中文首译者。他捐给台南一中2张价值数千万的代表​​作。其中一张被登在美国大学心理学教科书的封面。

1963年至今陈锦芳在欧亚美三大洲求学、画展、演讲、超过半世纪,他一直以行动来爱台湾,目前陈锦芳已78岁, 他及家属最近正式成立「财团法人陈锦芳文化艺术基金会」,希望能在台湾成立陈锦芳美术馆,将其一生所创作及收藏创作贡献台湾。并推动为台湾未来全人类「新文艺复兴的摇篮」。恳请乡亲共襄盛举。同时在国外继续推动联合国的「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迴展」。

各位在现场可看到这些美哉台湾的作品就知道,他对台湾的情。听说他从1980年就开始以美哉台湾在美国各地展览来推动台湾的观光业。今天陈锦芳已高龄78岁,他为了要在台湾做公益的推动文化艺术特成立基金会并捐作品为义卖,陈大师的作品,除了可以布置家庭、办公室以外,更是收藏家的最爱。除了增进人文的生活以外,更可以流传数代,作为祖传家宝,同时还可捐献做公益,一举数得。大家团结,集中力量。希望此次义卖成功,台湾的艺术文化多做贡献。

2015 年 7 月 10 日

艺术还是商业?

我们常听有人说:他的画卖的很好;或他只画画但都不卖画以表示自己的清高;或说他是个纯艺术家,不商业化;或者说那个画廊是个纯商业画廊等等。这些说法与看法似是而非且见仁见智,没有一定的答案。但是市面上很多人的看法,甚至自认为专家的也不见得对。你说毕卡索的画之多、种类广泛,加上他的艺术衍生品更多,在全世界都销售的很好。他既有艺术史地位、同时是个立体派大师,他是商业画家吗?所以有些画廊工作者、艺术经纪人自称非常专家。把画家作品有被做成艺术衍生品称商业化,对吗?难怪台湾及大陆在视觉艺术类文创一直没有欧美发展的好。没有艺术衍生品如版画、卡片…等…,这些由艺术品去做的生活用品,何谈文创产业。更别谈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有的画家一直重复他的符号,只要他比较有名的符号被认定后就不敢改变,然后一辈子重复自己的符号,作品上只有颜色不同或加些小部份元素,所以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XX作品。不论时代的变化、环境的改变,此画家总是一直重复自己加上经纪人的炒作,他的作品也从无价到天价。你说这画家是商业画家还是纯艺术家?你说这经纪人是不是纯商业运作的生意人。有的人说他的画不卖,我想这也有语病,大概是画没有市场吧? !如果你是个专业画家,而你的画都不卖,那你如何生活?怎么继续推广?怎么买创作的材料?都没卖画的画家有可能是专业的画家吗?

「我是不商业的纯艺术家」是代表什么呢?对我来说应是他只专心研究创作,作品不被商业所影响,不因市面流行热卖风格进而改变自己的作品。但是他的作品不可能不商业化?凡是有买卖的行为就是商业。在1987年梵谷的「向日葵」由日本的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以3千万美金收藏时,开创其拍卖价格的记录使梵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拍卖不是商业的行为吗?世界最重要的两大拍卖公司佳士得和苏富比,每年高达上亿美金的营业额,你能说凡经过他们的运作拍卖是纯艺术不是商业?所以很多画廊老板自己都分不清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商业?他们常会说那个画家很商业。甚至将画家有被授权做艺术衍生品认为是商业画家。将自己的职业在卖画或仲介画的生意看成是纯艺术,真令人啼笑皆非。这个时代商业渗入每个行业,差别在于程度之不同。例如有的画家,他可以看着电视不用思考每天像画匠似的反覆自己之前​​的作品;或者是看市场的方向去画画,画完就拿去卖非常地商业化。

有的画廊挂画卖画。有卖出去就是好画家。他还会指导画家,画什么比较好卖,同时画廊可能还有顾问来指导如何炒作该画家的市场。现在也有很多画家对外宣言,他是在艺术史的画家。但是我们内行的人都知道,他的画没有记载在任何艺术史。我常说艺术千古事,目前的艺术界,大多的近代画家艺评艺术市场,这跟艺术史是一点都不相干的。将来这些大都不会出现在艺术史教科书。因为综观全世界艺术史教科书,每个画派能入艺术史教科书都只是创始者几个人而已。自有人类就有抽象画,所以何谈现代画家跟着画抽象画在艺术史呢?后期印象派梵谷、高更、塞尚……野兽派马谛斯、如立体派:毕卡索、布拉克…。目前市场很多画家都是根据个人的艺术创作的作品,既没创新又无时代性,如何纳入艺术史?抽象画已经1、2百年了。画的很像很美或画的很有创意,都可说是好作品,但离艺术史太远了。卖的很好的可在市场上有些纪录,但这跟艺术史无关。很多在艺术史上留名都是在生时没被肯定但作品具时代性。不过我常听人说,「他现在没名将来死后就有名。」或说「画家一般都去世后才有名」这2个说法我完全不赞同,在百年前可能有很好的画家在世没名死后才被肯定。目前这个商业社会、传播媒体这么发达,如果在生没名,死后更难成名。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些年轻人在你老时都将你踩过去了,等死后更是消声灭迹。尤其是你现在有名气都没有方法可保证你代代有名。这种永垂不朽不但是画家在艺术史要占很重要地位且代代有人继续经营。所以我尊敬为艺术而努力的画家,我也尊敬艺术经记者、艺术仲介商,但是不要排斥你看不懂的艺术家或者是同行。

在1975~1980年我研究欧美艺术市场,同时也看了很多艺术经纪、画廊及文创授权的书。我更对世界这些重要画廊及老板加以研究。的确,很多优秀的画商确实是值得我们尊敬,他们的成功也是必然。尤其是从1984年我住在纽约市的苏荷,其邻近就约有400家画廊其中有太多世界顶尖的画廊。每个周末我们会一家家的去参加画廊开幕酒会,拿着香槟酒与人谈论展览作品与画家……。我研究那些有名的画廊如何开始?为什么经营艺术事业。其中我最尊敬的是里欧.卡斯特里(Leo Castelli)没有他就没有普普艺术。一个杰出的画商可以制造艺术史,TEST MAKER他是时代先驱的制造者。

2015 年 7 月 10 日

《世博拍卖厅》陈锦芳油画介绍

陈锦芳小张作品《禁止吸烟》由影星孟广美11万人民币拍得

  11111
2015 年 7 月 9 日

当代艺术投资密码

/本刊记者韩捷北京钱经杂志采访侯幸君2008五月
  您家的墙壁上有艺术史明确定位的艺术家作品吗?进行艺术品收藏,不但可以美化居室环境,丰富全家人的人文生活,还具有投资回报功能……采访的开始变成了被访人率先提问。侯幸君拥有30年艺术经纪人、策展人、出版人和艺术品收藏、投资顾问等多重身份,常年定居在纽约著名的艺术区苏荷,并担任新世界艺术中心、TLT企业集团总裁及执行长和「为人类而艺术」基金会执行长。近期她到达北京,操办一个名为「为人类而艺术(2005-2020)」的世界巡回展。

对于如今纷繁复杂、各执一词的中国当代艺术投资市场,她有自己清晰的观点:中国投资者总会以为油画会比版画更值钱,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国际一线明星级艺术家的油画作品目前虽然都是天价,对于广大中产阶层来说的确消费不起,但艺术品绝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西方成熟艺术市场中,名家原创版画市场就是直接针对中产阶级家庭的。

侯幸君告诉我们,根据她数十年在国际艺术经纪上的观察,收藏艺术作品若能配合时代的需要,加以具有前瞻性的投资规划,则不仅能培植具有历史定位的国际艺术家,而且可以保证使收藏者的投资最终价值连城。

密码1:首先关注艺术史定位

谈起如今热闹的中国当代艺术投资市场,侯幸君坦言,艺术品投资的首要环节​​是考察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艺术史定位,而不要仅仅把注意力盯在价格上。

这就必须要看艺术家创作的本质是否独特新颖. 在这里所谓的新符号应该包括:新观念、新风格及新技巧三方面。目前国内有些艺术家单靠一方面就能成为名家,但若能三方面均有所贡献,则可能成为艺术史上的大师了。

侯幸君进一步解释说,艺术史上存在过不少画派,但多为题材、技巧及表现方式的差异, 很少有艺术理论前导。 1912年康丁斯基发表了《艺术的精华》一书,成为抽象画的理论基础而发展至今将近一百年。其实抽象画自古有之,如原始人的心象符号、童稚小孩的涂鸦, 甚至大象鼻端给予彩笔所画出来的东西都可视为抽象画。不过要等康丁斯基加以点出来并有意识地画出来,再加上理论的论述,「抽象画」才在艺术史上立足并发扬光大,可见理论的重要。

至于如何判断一位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侯幸君提供了一个适合于普通投资者的简单方法:除了像康丁斯基那样能著书立说外,艺术家是否被编入教材也是一个标准。比如陈锦芳,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美国大专院校《世界美术史》(Art & Ideas)一书的最新一章中。

密码2:作品是否被机构收藏

变现速度相对较慢是艺术品投资与金融投资相比最大的不足之处,但像毕卡索、齐白石等近现代艺术大师们的作品,几乎就等于艺术市场上的「硬通货」,只要出现必定就被立刻收购。如果一位元元艺术家的作品有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的,甚至被当作「国宝」,那就是投资者最可靠的买进依据了。

侯幸君说,反过来企业等机构收藏艺术品,又会对自己的公众形象、品牌树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世界闻名的大企业、团体往往主动与艺术结合,从而带动起优良的社会风气。此举不但建立公司的文化形象而且往往成就了该公司的另一项巨大财富,如日本安田保险公司因收藏梵谷的《向日葵》而名扬世界,不啻做了一个最漂亮又便宜的广告,其建立的文化形象增加了公司的营业,其收藏令日本人引以为傲,何况该作品仍处在不断的增值中。

密码3:同时代艺术家是否成名

2006年11月,纽约佳士得作了一场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拍卖专场,最终总成交额为4.9140亿美元。一幅杰斯帕·钟斯(Jasper Johns,1930-)的画作拍卖了8000万美元。 「请注意,钟斯和赵无极等大师同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的画家」,侯幸君说。海外华人画家最为人知的是巴黎的赵无极,在最近香港的苏富比拍卖里,一幅赵无极1959年的油画,售出了73万多美元,而另一幅1985年创作的抽象作品,在佳士得拍出了230万美元。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最近一张版画拍卖出了1740万美元,买主是一位香港的华人。 「这些点存在着一种暗示,版画作品越来越显示其良好的市场前景」,侯幸君告诉我们。

侯幸君还注意到,1986年5月12日,纽约的一本知名杂志上曾刊录了美国「国宝画家」安迪·沃霍尔、劳生柏(2005年画作拍卖3000万美元)及另一位华人艺术家陈锦芳的作品,这些同期刊出的两位元美国画家的作品价格都在千万美元,独有陈锦芳的作品在数十万美元级别,「其实并非作品之间学术地位及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别,而是中美两国的综合实力对比使然」,侯幸君认为:正因为中国艺术家由于外在环境、市场运作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其作品的价格被普遍低估,才为真正有眼力的投资者提供了低点介入的机会。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强大,必将预示着中国艺术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前景越来越不可限量。

密码4:背后有无市场运作

有些艺术家虽然成名较早,但是并没有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那么这些作品的高价格其实是很难持久保持住的,尤其是一些人为操作的画家。

「但必要的市场运作和宣传也是很重要的」,侯幸君说,一旦市场运作到位,这位艺术家即开始被认定,他的价值通常都只有上涨一条路,因为一位艺术创造者不是一部大量生产机器,他一生只能产生那么多的画。

艺术家「被认定」后,会随之扩大被收藏的圈子,收藏家、美术馆以及其它机构,都力求拥有他有限数量的艺术品,这种需求就会导致市价的暴涨。 “股票可以增发”,侯幸君说,但塞尚的作品只有这么多。不管其生产力如何,我们也将只有数量有限的艺术家的作品。

该艺术家的这些作品可能在收藏家手中。在艺术市场里获利最多、最成功的投资者,乃是那些有幸早期取得艺术家一些重要作品,或者是那位艺术家的一大堆作品的人,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当这些作品的市价还偏低时小心看管和耐心经营;然后就是等待其市价步步高升。

艺术家背后的、神秘的市场运作究竟如何进行呢?侯幸君为我们揭开了艺术界不再是秘密的面纱。 「假设我是那位购藏者而收有100件同一位艺术家画作,我商业上的目标是平均使这批作品的每一幅达到100万美元,我将采取如下的步骤」:

1.成立一个专业艺术公司专门负责办理艺术家宣传、展览、出版、拍卖等项事宜。

2.会组织艺术家其它系列作品的特别展。

3.买下一些作品的出版权,而且会从这些绘画原作中制出​​商业性限量版画。

4.找专业的人来拍他的电影,或是将艺术家的作品做成教育性DVD等。

5.考虑及评估其它推广的方案。这些活动必须尽量节省艺术家本人的时间及避免他亲身介入,除非是很重要的场合。

「总之,经营艺术品,必须有眼光,识天机,更必须有理性的研究,有策划、系统性地收藏;艺术家、经纪人与投资者是三位一体的;收藏家最大的乐趣是与艺术家共同成长。」侯幸君最后说。

2015 年 7 月 9 日

陈锦芳的作品是名人及收藏家的最爱

陈博士的作品被公私典藏:美术馆, 名人领袖, 收藏家, 投资公司及美国白宫(卡特总统,里根总统及克林顿总统时期都收藏有陈锦芳的作品。)台湾总统府等等。陈博士的作品被公私典藏:美术馆, 名人领袖, 收藏家, 投资公司及美国白宫(卡特总统,里根总统及克林顿总统时期都收藏有陈锦芳的作品。)台湾总统府等等。以下是部份收藏家及名人朋友的合照纪念。

10345

* 陈锦芳、侯幸君夫妇与科斯达. 利加前总统Rodrigo Carazo及第一夫人手持陈氏2003年艺术日历合拍留念。他们共同参加了在华府举行的国际会议, 陈博士有关艺术及文化之演讲深受赏识,2002. * 陈锦芳、侯幸君夫妇与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Richard Lugar 参议员合照于世界和平国际会议。 (2002华府)。 *洛克菲勒家族中的一员史蒂芬(“地球宪章”发起人)参观陈锦芳画展。

10234 陈锦芳向一群来自澳洲和欧美国家的奥运赞助者导览他的画展

10123

陈锦芳、黄孚京、陈玉立、侯幸君与记者访问后留影
  在美国我常为很多中外医生及企业家策划收藏锦芳的画作,不但投资而且减税。最有趣也最有意义的是中外客户中很多都是因为我的导览而收藏到一生中的第一件艺术品。至今在与收藏客户互动时,都能保持很好的友谊,这些恩情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而且丰富了我的人生。

收藏锦芳作品的欧亚美人士上百位,在此仅举几位收藏家:

1) 一些好莱坞的制片家收藏陈锦芳的作品,早在80年代开始,当时候我对美国的社会认识不深,也不知道谁是有名的人。有一天艺评家罗伦斯看到我桌子上的支票对我说:「这个人可真是有名的大制片家,他为什么知道来买陈锦芳的画?」我说大概是艺术杂志的广告吧!因为那时候我都固定在《Art News》长期做广告,他所说的大制片家就是Mr. Billy Wilder,他制作很多有名的片子由「傻大姐」主演。同时有其他好莱坞的人收藏锦芳的作品,不过我不记得名字,只记得大卫‧沃柏(David Wolper)。 10245
1023510263 2034
大卫‧沃柏是1986年自由女神百年庆典的主持人,他同时也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主持人,也是雷根总统的好朋友,华纳公司的首席导演,并得到37个艾美奖。他在自由女神大典后亲自到画廊参观锦芳自由女神的展览,未到时先来电话说要见画家。一进门时他夫人就说:「亲爱的,我喜欢那一张。」先生就说:「我们就买了」。原来他太太要收藏的就是自由女神一书的封面「我爱巴黎,我爱自由」那张120号的作品,然后这对夫妇看了锦芳自由女神的书就说:「我们1986年的圣诞礼物就用这本自由女神的书」。他们订购了五百多本,同时一共买了五张画。付款后他自我介绍说他是自由女神大典的主持人David Wolper,送给我们一本庆典的小册子上印着美国总统雷根、法国总统米特朗和他,并在他的照片上签写:

“ To T.F. Chen ,

I will joyously display your work in my home.”

(给陈锦芳,我将快乐地将您的作品在我家里展示出来)

“To T.F. Chen ,

Whose work Brings Honor To The Lady. ”

(给陈锦芳,他的作品荣耀了自由女神。)

Dany Wolper 7/12/86 .

  大卫并说他希望能够为陈锦芳拍纪录片,后来我亲自到好莱坞他的制片厂拜访他商量这件事,但过了不久就听说他在医院,他于2010年逝世,这是非常遗憾的事。至今还常常有中外人士认为陈锦芳横跨欧、亚、美的经历非常适合拍纪录片。我也很希望拍一个能表现30年代出生的台湾人所经历种种的心路历程。

  2) 日本名人青木广彰(Rocky Aoki )。他造访我的画廊参观陈锦芳展览时,花了几个小时静静的看,然后问我你是不是那位人人都知道的露琪亚。在一番谈话后,他很严肃地问我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 I love Dr. Chen’s art.

I want to collect his art work,

tell me how much I need to invest,

so I can have half of Chen’s major pieces…”

(我喜爱陈博士的艺术。我想收藏他的作品,告诉我,我需要投资多少才能拥有他重要作品的一半…)。 之后我探听才知他生于东京,在美国成功开设了日式铁板烧连锁店「红花」而广为人知的名人,而他的女儿是超级名模戴文·青木(Devon Aoki /デヴォン青木)。

102345 后来他常常请我们到他的铁板烧店吃牛排,他对陈锦芳百分之百的毕恭毕敬,也收藏了不少锦芳的作品。并要求陈锦芳为他画肖像,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与美国防癌协会共同推动“ No Smoking” 。

  3) 1984年锦芳在台南展览时,有位黄先生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展览后说:「小姐,这位画家的颜色很亮丽我很喜欢,我想买全场所有的画,大概多少钱?你要给我半价,因为我只买骨董,台湾画家的作品我从来没买过,所以你必须给我优待。」我向他说:「这位画家在台湾没卖出去的作品我会拿回美国,我们不给半价,所以请你选一张你最喜欢的。」这位黄先生1988年亲自到纽约看我们并且说:「我在高雄有一块地希望盖美术馆,所以我想整批收藏锦芳的作品跟我收藏的骨董一起放在美术馆。」因此锦芳1988年在高雄文化中心展览时他在半个小时内买了全场90张画(约1/3油画、1/3综合媒体的作品、1/3版画)​​共1700百万元。下午2点半开幕时有位牙医要订画,我告诉他已被全数收藏,他完全不相信,后来资深记者陈长华还特别在报纸上报导此事。

  4) 台湾知名企业「中国信托」在锦芳1990年台北市市立美术馆个展时,当时的总经理(现在的工业银行董事长,台湾名收藏家清翫雅集的重要成员)骆锦明先生收藏了一张陈锦芳的「No smoking 」50号原作。锦芳依5色人种画了5张不同人种的No smoking以共同禁烟,当时在市立美术馆时只展一张,后来在我们画廊曾经展过另外的四张,就有传言说怎么No smoking已经被中国信托收藏了,怎么画家还有No smoking的作品?我觉得应该加以解释,因为其他四张是四种不同人种的No smoking有异于中国信托的那一张。画家创作时要表达全人类需要禁止吸烟,该幅作品是一系列连作之一,而不是复制。锦芳常用一个主题来系列创作,所有庆典系列都围绕一个主题,但每张作品都是唯一且独立的。

11342 我们出版的自由女神的书在纽约一些书店销售,所以当时我们接到的订单都是没见过面的。纽约有位名牙医同时也是位名收藏家,他收藏了锦芳三张油画约1百万美元。另外,有趣的是同时有两个人要同样的作品「梵谷当自由女神」,我只能请他买另外的作品,至今我们还未能够见面。

以前没有电脑,我们对外国人的名字不熟悉,同时很多外国人买画不给名片。我记得有一次,在付款后我们把画包好拿给对方时,我特别向他要名片,后来一看我才知道他是一位伯爵,可是他已经离开了。这样的情形层出不穷,尤其是欧洲人一般买画后就没有继续来往。但是有一个特殊的例子是巴黎的一位教授,他买了将近40张锦芳早期的巴黎街景及法国风景的水彩画以及锦芳画卢森堡公园玩牌者的铅笔画。这位教授无形中支持了锦芳在巴黎的进修。现在我们想向他购回作品,但已经找不到这位教授了。

我知道做为经记人不只是将画卖出去而已,还必须让买家感受到收藏的价值。我曾经遇到一位买家他告诉我他要买五百万的画叫我选给他,但是在交谈中我认为他对锦芳的画一知半解,所以请他先买书后再买画,结果他那五百万就到另外一家画廊一次全买了。他还向我说:「陈太太,你真的不会做生意,为什么客户上门来没有抓住机会大力行销,像别人用三寸不烂之舌推销画作。」我也在检讨自己,四十年来我比较像位布道者在推广艺术教育,因为我从来没有特地去拜访客户推销作品,我认为锦芳的画作将来的价位是目前的数十倍,不需要赶快贱价卖出。但是我也常常要自我教育:「做画廊就是要卖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