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陳錦芳的藝術

TopImage-ChenSelfportrait2-Web-LL

評論陳錦芳的藝術

 

自1980年以來,陳錦芳博士和他的藝術作品一直持續不斷地受到世界各地媒體的關注和報導。他的作品和藝術理念被眾多藝術主流雜誌刊載,例如 《藝術新聞》,《美國藝術》,《藝術論壇》《動感藝術》,《高級美術》,《王朝藝術雜誌》,《藝術家雜誌》等;亞洲主要藝術雜誌如 《亞洲藝術新聞》,主流電視媒體,報刊及廣播電臺節目包括CNN ,BBC(英國廣播電臺),每日新聞等。除此之外,以下是部分國際知名藝術評論家關於陳博士的藝術的評述。

“陳錦芳的作品肩負著當今全球性重要的課題。他是一位歷史邀其參與扮演比一般傳統性現代美學大師更複雜更具構成角色的藝術家。就像當今若干藝術工作者一樣,他認為藝術家的工作,不僅僅是創作作品而已,而應承載及傳播更廣闊的意義,同時重疊著哲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以及文化理論家的活動。現階段的歷史正需要一種能夠對多元文化“拼貼羽飾”(cultural pastiche)的媒介來促使正湧現的全球性藝術覺醒的蔓延,進而為一種全球性的人類共識鋪路。這種類型的媒介則常見於陳錦芳的諸多繪畫…「陳錦芳是當今世界上20位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世界後現代藝術權威Thomas McEvilley(湯瑪斯·麥克裴禮)教授文: 畫冊 『陳錦芳的後現代藝術:全球人類的形像』

 

陳的藝術似乎本然而完全地瞭解後現代一詞所標明的意涵及論述。陳的作為比一般西方模擬挪用者( Appropriator )更向前推進或加上了一些東西。中國的傳統在西方歷史上至少有幾次像是穿插參與其演變的週期。有這種歷史的過招,陳更容易捲入將來的可能展望而不是熱烈地擁抱陰暗的如過去已經死亡的想法。陳錦芳特別對梵古以及傑克遜·帕洛克耿耿於懷。那西方現代藝術裏個人主義之雋永而執著的自我表現之範例暗示了一種重新去安排,不僅是自己的工作,而且是自己本身的嘗試。同時在他的人生旅途及生活上他使自己成為一個交叉或多元化的個體,來暗示一種世界公民之時代的來臨,或者至少是自己屬於世界公民的觀念。

世界後現代藝術權威Thomas Mcevilley (湯瑪斯·麥克裴禮) 文凱譯 Art Forum (藝術論壇 1991/10)

 

“陳的繪畫充滿了如此豐富的幻想和幽默,並表現出技巧上的熟練,乃讓我們感到認識這些作品是極端快樂的一件事。陳的後梵古系列使我認為他是梵古的傳人。 ”

04_VGNoSmokingStory-T05014-Page18d-JanHulskerWithLuciaAndChen2

— Dr. Jan Hulsker博士,梵古權威專家、荷蘭梵古美術館前館長,荷蘭前文化部部長

 

“「新意象派」是一種眾多理念及圖像的綜合, 陳博士相信,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等經過了幾十世紀的衝突後,一種重新整合的全球性文化即將誕生。這種世界性文化會產生一種新精神及新動能並會影響所有一切,從藝術到科學,以及人際間的交流溝通。這種遠見宏觀激發陳博士去宣導一種以「愛」為宗的新文藝復興,而表現於他的藝術、行動及生活方式。做為新文化的先驅,陳在1970年初創始了「新意象派」並逐漸演變成「為人類而藝術」的藝術,表達他對我們「地球村」的關愛。…「在陳的手裏,這些圖像的回收轉用不是模仿或竊用。而是一種靈巧的神來之筆。」

“ 陳錦芳博士是一位有非凡的才能和世界性重要的畫家。他那具前瞻性的彩筆好像開通了無數運河,使廣大及隱密的文化海洋交融混合,並深深地掘入時間之嚴峻峭壁,使之迸裂出無數故事。藝以載道的他是一位充滿思想的傑出畫家,也是一位透過畫筆來表現深沉的思想家。在我1978年寫的《陳錦芳的新意象派》一書裏,對他的生平及藝術發展有深入的描述。當他從法國來到美國(1975)不久我們就開始交往,我是最先瞭解他所畫、所寫、所表現的少數幾個人之一,並向一般不懂他藝術的人,提出「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這個名詞,設計並寫了他的第一本在美國出版的書,1978年又在費城的現代藝術館策劃了他在美國的第一次美術館展覽。

「陳錦芳的新意象派」變成了一把鑰匙,幫助人們瞭解陳錦芳如何摘取東西方各種不同時期而人人家喻戶曉的的藝術視覺影像,和視覺習慣的象徵圖像及主題,加上目前發生的時事並列,交叉組合,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而動人心魄的視覺形象。1984年,陳錦芳在紐約蘇荷區定居,他說「集歐、亞、美三大洲的影響於一身,我深覺一種『世界公民』的意識在我的內心裏滋長……。這種意識在個人身上的蘇醒確然的鋪向一種基於友愛,和平與寬容的世界文化之拓殖。因為陳錦芳一直沒走市場操作路線,所以作品價位偏低。但因陳氏學術地位極高,有些評論家把他視為今日在世藝術家中最重要廿位藝術家之一。我則把他列為前十名之一。

做為一位在藝術投資方面的國際評鑒人兼顧問,我數十年前就看出陳錦芳的天才。我早年的判斷充分地被證實,而我毫不猶豫地繼續以我的名譽,支持他和他的藝術。”

美國史密斯國家博物館前顧問,國際評鑒人兼藝術投資顧問Lawrence Jeppson 文:陳錦芳『新意象派』)

 

“陳的繪畫是他理論最好的批註。他的繪畫將歷史上的傑作再現並賦于光輝的生命,每一幅都巧奪天工地依照他要與之競爭的畫家的風格加以表現出來,同時更以他獨特的彩色變奏和微妙的筆觸加以改變…不像別的藝術家佔用別人的藝術,同時是位學者和哲學家的陳錦芳博士建立了他自己的『畫派』,並創造了強有力而具高度獨創性的作品,它們像歷史上的大作一樣憑其本身站了起來.”

  (Ed McCormack 文:『陳錦芳博士,屬於他本身的畫派』,『藝術人語』月刊)

 

20世紀楊格的心理學獨樹一幟,它幫我們發現獨立自在的精神世界。這種「場」的發生,與移民新大陸後陳錦芳突如其來的變貌而推出一系列的「新意象派」作品群在本質上相契合而貫連。在那裏,梵古,塞尚,夏卡爾,畢卡索等畫中人物,透過畫布自由交流,聚會,而觀者「自我」也參與其中。這種初看奇怪嬌異的創作,一旦瞭解陳錦芳文化論述的「主客同一」之東西「大統合」時,這種創作之必然也可一目了然。

我所思索的不僅是轉移到New York後新環境的催化,而且也蘊藏有千古積澱之東洋思想的精髓。陳錦芳展現了一個精神的世界共和國。他與遠古華嚴經所謂「相互溶融」之實相不無關係。

與其以「後現代主義」一詞的指謂意涵來論述,我認為陳錦芳的藝術本質跨越時間大河而與東方智慧相契合。這種「後現代」的稱謂來自「直進式」的辯證法及世界觀,該不是陳氏所認同的。像「諸尊來儀」一作中,自由女神的頭冠上出現了飛天,「如來如其來」中在月球上太空人頭上出現了巨大的阿彌陀佛,我們不能說陳錦芳只是簡單而單純地在嘗試著展開波普藝術。
當陳錦芳以梵古的臥室為主題提筆創作時,日本的電影導演黑澤明,就像在他的近作「夢」中所示,沒入梵古的麥田拉開一則夢境。在世界最前衛的藝術家當中,同時多發地展開這種「相即相入」的事實是值得重視的。

從這件事與其他許多現象來思考,即將來臨的世紀是否將是一個精神性的時代是值得推敲的。從這個事件來看,加上其他種種現象,將來臨的世紀將是一個精神性的時代似乎也是可以預見的。就像18世紀的戲畫與報章雜誌同時出現「新意象派」與精神世界的獨立自主同時誕生。

引自文“意象「相互溶融」的畫家——陳錦芳”( 1991年11月) 竹本忠雄(美術評論家,築波大學教授)

 

“ 他的作品給人以驚異快樂的感覺,令人興奮,這些主要來自他幽默詼諧的筆觸以及強烈的色彩變奏;他的作品充滿著全球性的人文關懷,涉及到和平、戰爭、財富、環保、奧運,每一幅作品都突顯出發人深思的主題,觀看他的作品猶如欣賞一首交響樂,激蕩著蓬勃的生命呐喊、張揚著撼天的昂揚精神,這只有他集歐、亞、美三大洲影響於一身的藝術大師,才能創作出如此震撼我們心靈的傑作。

陳錦芳先生是行走在國際藝壇的一位領袖人物,他經常應邀參加國際性會議,在世界(各界)領袖會議“世界國是論壇”上發表了演說並舉行了畫展,曾參加“人類共同企業”小組,參與策劃全球性文化藝術活動,陳錦芳先生對北京有著特殊的感情,提到2008的奧運盛會,他的眼睛就充滿著激情,他創作的奧運作品具有著特殊的美感,特別要提到的是他的“文字奧運”畫作,以古老的石鼓文做背景,中國書法的神韻在他的油畫裏表現地出神入化,石鼓文的動感美活躍在他的油畫中,使中國書法這門獨特的造型藝術更放異彩。他還創作了山水油畫,整個畫面生機盎然,保持了油畫色彩語言的豐富性、渾厚感,又融入了中國山水畫傳統水墨的技巧,率性而瀟灑。在陳先生的油畫創作中藏有很多的玄機與奧妙,有待於我們一點一點地讀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始終激勵著陳錦芳博士,他還會不倦地行走在世界各地,用畫筆來表達他對人類的關愛,用藝術哲學傳播他的文化思想。”

–《收藏雜誌》作者郭春昭

 

愛-人類進步的終極

 

積累了半個世紀對東西方文化的深刻研究和全面分析,78歲的聯合國文化大使陳錦芳博士,從東西方文化發展的趨勢,以哲學宗教的最高視角,把握人類信仰和認識的自然歸宿;精闢的推演出世界發展的必然規律和終極結果。以”愛”為宗的新文藝復興時代-東西文化的大統合,從當下開始,將為全世界帶來更高層次的文化展現。

陳錦芳博士1936年出生於台灣,1963年獲法國政府獎學金赴法留學,歷經12年,榮獲法國巴黎大學當代文學碩士和現代藝術史博士,並同時在巴黎藝術學院深造7年。

隨著電腦和電腦藝術的出現,陳錦芳博士在1969年開始創立”五次元世界文化觀”的理論體系,確立並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的繪畫風格,被譽為”後現代先驅”,成為”當今世界上20位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1991 Thomas McEvilley)

陳博士以他精湛的藝術造詣,無私奉獻和服務社會的精神,在其大量的創作中充溢著博大的愛,及他對世界和平、人類和諧的追求,使他在2001年獲得聯合國頒發的”全球寬容獎”,並受任聯合國「寬容及和平文化大使」的盛譽。

陳博士認為:中華文明是代表東方文明的主流。五千年來,中華民族和文化一直領先於世界群倫。只是在西方工業革命後,才在東西方利益的碰撞中被擊垮而導致衰落。當前,中國發生著巨變,近30年來的改革開放,使受到長期摧殘和壓制的文化激情空前爆發出無以倫比的能量。中華文化不但迅速聚積和發揮出固有而深厚的底薀,更極大的吸收著西方文明的精髓,全面廣泛的想往和熱情創造出融合著東西方特色的嶄新的現代文化。

陳博士敏銳的意識到:中國爆發的文化新氣象,代表著東方文明的驚醒,是全球新文化模式的新起點,新發展、新紀元。這正是他多年濳心研究和一再預告的”整一的時代”、”東西文化的大統合”、”全球文藝復興”、”愛”與”合”之時代的來臨。

2008年在中國北京舉行的奧運會,2010年在中國上海舉辦的世博會,是陳博士視野中全球文藝復興的盛會和東西方文化的匯展。他前膽和創見的思維,永保青春的精力,絢麗多彩的畫筆,繪製出一幅幅新時代的史詩。66幅北京奧運會和100幅上海世博會的畫卷,記錄了東西文化大融和的樂章。

細細品賞陳博士的畫作,每一景、每一人、每一物、每一色、每一筆,東西文化的相映,新舊風格的揉和,熟悉符號的妙用,歷史人物的回望…………..處處刻畫著畫家思想的深逐和對時空的穿透。在這每一幅充滿陽光和感人肺腑的畫意中,您會感受置身於無限、寬容和永恒的愛的懷抱之中。

陳博士用他獨俱的創意之震撼時時提醒著我們:在科學技術迅獲發展,在人類已被壓縮得越來越小的地球中,人類除了”愛”和”愛的智慧”還能有其它更大的力量嗎?

作者Y T Yao.

04_115Chen-1999HometownOp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