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魯的鬱金香園梵谷在阿耳魯期間產生了不少傑作,其中一幅就是「收割的風景」(1888年6月)。這幅精美的畫成了梵谷最成功也最廣為人知的圖像而出現於無數的明信片和複製畫中。畫中的景色在梵谷把它畫成油畫以前先有兩張分別用鵝毛筆和水彩筆畫的作品。1888年6月12日,他寫給弟弟戴奧的信上說:「我開始在畫新的題材,那是一望無際的綠色與黃色的田野。我已畫了兩次,但還沒開始把它畫成油畫」(第436封信)。梵谷完成的「收割的風景」在阿耳魯近郊,名叫克婁(Le Crau) 的地方,那是一處鳥瞰式的原野,充滿了花園、麥、農舍、推車、以及一直延伸到地平線那邊阿魯賓山脈的廣闊麥田。整幅畫充滿了溫暖的顏色而透視明確有力。因為是乾燥而懊熱的六月天,綠色略顯焦枯。梵谷寫道:「你看到後會說,一切顯得像是過熱的金黃色、青銅色、而這些配上蔚藍帶綠的白熱天空、呈現出非常絕妙的顏色,異常和諧,並且就像在德拉克魯瓦的作品裡一樣,帶有不連續的色調」。 在陳錦芳的「收割的風景」一作之版本裡,那一片過熱的金黃麥田和綠叢突然間變成了一望無際繽紛奪目的鬱金香田園。因為思鄉的關係,梵谷看到他眼前的風景幻化成了他所熟悉的家鄉之彩色田園的鳥瞰景象。那一大片光輝燦爛的荷蘭國花之怒放婉若一汪洋的抽象彩畫。更有甚者,畫中前景圍起的花園變成了他1883年在海牙畫的「荷蘭的花圃」之一部分。(該畫目前在美國華府國家藝廊裡,屬保羅‧美農夫婦的收藏)。更令人驚奇的是我們可以看到三座風車。其餘的景觀位置與原作無異,只是,在鬱金香花園的深處我們看到戴了稻草帽、帶著畫布在漫步著的梵谷的身影。 佛家相信景隨心轉。梵谷一向被異國情調的遠東(如日本)所吸引;也許就像佛教徒一樣,我們這位深深害著思鄉病的畫家一往情深地在他心裡將阿耳魯的滿地麥田變成了─海洋的鬱金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