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10月23日,保羅‧高更抵達了阿耳魯與梵谷一起生活。有關這兩位古怪畫家之關係,他們那熱而激烈的個性,他們在黃色房子裡共同利用畫室作畫的情形,以及兩個月之後悲劇發生而分道揚鑣的種種,都有人寫了不少文章,作了不少研究,在此不再贅述。
在錦芳的「作夢大師」裡,高更雖然手托調色盤,但他的心思似在遠方。雖然梵谷喜愛阿耳魯一帶一望無際的農田和南方大太陽下豐美盛開的花園,但高更卻夢想著遙遠的「整個腐化的文明」去居住在遙遠的異國風味之樂園裡,以便「貫穿大自然母親那有利的心臟」(註1)。在想像的魔力下,畫室的窗外出現了大洋洲一處美麗的風景,連同一對土著「聖母子」。
梵谷不在,可能他出外寫生,他經常喜愛在戶外作畫。但是他留下了一隻燃燒中的蠟燭放在高更的椅子上面;另外在牆壁上也掛了一幅他描繪黃色房子的畫,在無聲中呈現他象徵性的存在。
每一位藝術家都是夢想者。我們每一位都在尋找自己精神上的避風港,我們自己光輝燦爛的內在世界,以便在那裡創造、生活、死亡及再生。
註1:「諾亞、諾亞(芳香、芳香)」(Noa Noa)高更所著,譯自「高更,回顧」(Gauguin,A Retrospective)。 p. 183 Marla Prather 及 Charles F. Stuckly 合編, Park Lane NY 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