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基金會2005年人文科學獎獲獎感言

TopImage-ChenSelfportrait2-Web-LL

台美基金會2005年人文科學獎獲獎感言

 

王桂榮王賽美夫婦於1982年創設並於隔年開始頒發具「 台灣人諾貝爾獎」位階的台美基金會人才成就獎,可以說是旅美台灣人發展 出「台美人」意識並以具體作為鼓勵建立優質「台美(灣)人」的表現,深具時代意義、社會體認及文化先瞻。二十多年來台美基金會選拔了不少台灣精英(包括國 內外),表揚其在各行各業的傑出貢獻,有口皆碑,受到海內外的重視。此基金會不但開風氣之先,且與故鄉台灣連繫,並參與及見證了二十多年來台灣的發展及變 化,貢獻良多。

一向很少申請任何獎的我,為了響應這種深具啟發性,乃參加了第一屆台美基金會人文成就獎的申請並獲初選入圍。當時最後頒給台灣文化界先輩江文也及楊逵,以向病床中的文化功臣致上最高的敬意!

此後我就一直不再申請,這次我覺得機緣具足,因此再次申請,在此我要向基金會的創辦者王桂榮夫婦、董事會及執行者諸位表示敬意及謝意。同時也要向所有鼓勵我,肯定我的親人、師長、朋友、及海內外收藏我作品的愛護者致上內心的感激。

我1963年到法國留學,1964年到義大利文藝復興聖地的翡冷翠旅行時得到一個啟示﹕目前全人類需要一次新的文藝復興,這啟示成了我以後思考、研究、創作及活動的目標與原動力。其後(1980年後)我以藝術及文化為主體,展開了種種國內外的活動,分述如下﹕

「新意象派」的創作及發表

1969年我在巴黎完成了「五次元世界文化觀」並衍生了在繪畫表現上的「新意象派」(Neo-Iconography),這是一種整合古今中外各種 不同文化進而藝以載道的新藝術。我在70年代發表之後,於80、90年代大量創作並有近1000件此派作品之產生,因此活躍於國際藝壇上,並被列入美國大 專用書「世界美術史」”Arts and Ideas” 一書最新一章 (William Fleming 著),此書為美國境內外1000多家大學世界藝術史教科書籍,其中只有我是在世東方藝術家,而在世畫家不到一打。我的「自由女神系列」(100幅)、「後 梵谷系列」(125幅)、「黛妃系列」、「人文」、「戰爭與和平」系列最常被引用,至今在33個國家,280多本教科書及藝術雜誌上被介紹、研究、使用, 並有一些學生以「新意象派」為論文寫作的對象,這是在世畫家少有的肯定。

藝術下鄉,精神建設

我自1984年回台舉行畫展後,就一直在台北、紐約兩地跑。除在台灣設立畫廊介紹「新意象派」並舉行無數個展及參加不少聯展外,特別舉行了三次全國 巡迴展,到台灣各縣市共計19個文化中心及國立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等展出及演講。尤其2000年起三年的「玉山聖山,愛與和平」巡迴展,是透過以玉山 藝術來推動台灣的精神建設。

成立文化館,國際文化交流

與內人侯幸君在國際藝術中心的紐約市蘇活藝術區購建美術館大樓(六層加地下室),內設「陳錦芳文化館」作為推動「新文藝復興」的據點並展開國際文化 交流,包括目前積極籌備的「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迴展。將來我會捐獻個人的創作文獻等給這個非營利組織的文化館,世代經營下去,延續與推動我的藝術思想!

國際展覽、會議及國民文化外交

我一直本著理論與創作並重,哲學與藝術並行。因我的文化哲學具世界宏觀及時代前瞻,我乃常常應邀參加國際會議發表演說(如ICUS, State of World Forum等),其中包括世界(各界)領袖會議及世界和平會議等。至今我除了總共畫有4000件繪畫作品外,出版了21本書,並有6本等待出版,並開始整 理過去的記錄片製作DVD Film。

以上是我20年來展開活動的大要。這些部份活動使我「無意中」獲頒「聯合國之友」的「全球寬容獎」(Global Tolerance Award),並被封為「寬容及和平文化大使」。

如上所述,我一生很少申請獎,老實說有些獎要頒給我,我都不感興趣而拒絕申請。我記得2001年我得到聯合國(透過「聯合國之友」的執行)之「全球 寬容獎」時,有一些人打電話到「陳錦芳文化館」問﹕「此獎如何申請?陳錦芳得獎是那張畫?」我心裡想﹕如果這獎是申請的,一定沒有我的份,因我從不會去申 請。當「聯合國之友」通知要頒獎給我時,我和內人推薦慈濟並開始聯絡我同班同學,當時任慈濟醫學大學校長的李明亮博士,索取英文資料。後來「聯合國之友」 的總裁Dr. Brown說,他們不接受推薦,更不會接受申請。我的case是他們在全世界藝術家中挑選,並經過了多年的觀察,再經過董事會根據有關資料就學術、藝術、 對人類社會影響及貢獻等項目綜合決定的。在該屆頒獎中特別破例地委任我為「文化大使」,並給了我一個任務﹕為人類而藝術的世界巡迴展。茲將Dr. Brown的來信部分披露如下,以說明我目前及今後的活動。

Dr. Brown的來信說(中譯)﹕

「在決定頒獎給您時,本董事會深深感銘於您多元文化的創作,以及整生奉獻於和平、寬容及愛的工作,和創造了大批表現人類共同願望的 作品。當全球快速改變且加劇緊張之際,大家尋求因應之道時,我們認為動員藝術家來為和平及族群間之和諧而服務是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迫切。這就是為什麼「聯 合國之友」異常熱衷于與您共同來組織並推展「促進寬容與和平的全球藝術活動」。職此之故,我們在此任命榮獲2001年大獎的您為「寬容及和平文化大使」, 並希望您繼續支持聯合國在這方面工作的提昇。」

頒獎典禮於2001年12月11日,在紐約市聯合國大廈內舉行,將近400位貴賓觀禮下,我在致詞時提到了將來臨的挑戰,我說﹕

「藝術能夠被用來改造世界,團結人類。聯合國已主動利用藝術、文化、宗教及其他精神領域來共同創造世界和平與和諧。這些深具價值的 領域,能夠成為強有力的力量而與政治、經濟及軍事共同發揮效果。因為在今日高科技的時代,除了「硬體」、「軟體」之外,我們更應該培育「靈體」 (Soulware),即愛與全球主義的新精神。我深深相信德日進神父(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的前瞻願景,他說﹕《愛是地球真正的靈魂,而在原子的世紀之後,我們正進入一個愛的世紀。》我慶幸我的「新意象派」,一種「為人類而 藝術」的藝術,能夠被用來面對這深具意義的挑戰。

我在台灣出生並受教育,之後在巴黎研究了12年。1975年我離開法國而於1983年成為美國公民。集亞、歐、美三洲之影響於一 身,我深覺一種「世界公民」的意識在我心裡滋長,而我發現它是我們這個「地球村」逐漸普遍並值得鼓勵的現象。這種意識可在每個人身上甦醒,進而匯集成一種 基於友愛、和平與寬容的世界文化之拓殖。這樣一來每位自覺的個人,都可以成為「聯合國之友」的潛在成員而可參與聯合國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的偉大工作。因此 本人深深感銘於有機會能奉獻自己、我的藝術以及我的團隊(即「陳錦芳文化館」具經驗的團隊)為這崇高的目標而效勞。」

無疑的,這是21世紀一開始的時代挑戰之一,卻原本不在我的「人生規劃」中,可是我認為這是我們一種難得的機緣。

最後,我想借這個機會感謝我的內人侯幸君Lucia Chen,這不是一般尊重女性的客套話,而是要說出原因。多年來不少人都以「她先生畫畫,她賣畫」的偏見來看待她,這是一種很遺憾的事,也可能是我的錯 誤,因為我一直很少為她辯解,就像我一直很少為別人對我的不同看法而辯解一般,其實她是位有能力、魄力及經營精神的女中豪傑,又同時具有台灣傳統女性勤勞 儉樸,刻苦耐勞,以夫為重,敬老尊賢,顧家庭愛家鄉等等優點的賢內助。身為清朝派來台灣與劉永福一起抗日的四品武官侯西庚將軍之後代的她特具慧眼及膽識, 不亢不卑,,她毅然決然出來開畫廊,並且一連開了七間畫廊到今天,不但使我無後顧之憂,而且幫我舉辦了200多次個展,包括國際展及回顧展。侯幸君在台灣 是學教育當老師的,所以在展覽時對藝術敏感且具鑑賞力的她很注重教育。有異於一般畫廊掛畫賣畫:我們在台灣的「藝術下鄉」,是一種教育啟發工作,因為我的 「新意象派」畫作後面有思想、理論、願景,所以經常出版以便推廣,為此不遺餘力,但覺得任重道遠,放眼全世界大概只有她這樣經營藝術的,因為費用大而收入 未卜,但她卻敢在1996年在紐約市蓋建私人美術館大樓,並成立「陳錦芳文化館」,一個非營利組織,全家投入,不但從沒領薪,而且還要每年捐獻並用賣畫來 支持這個標榜以「愛」為宗的「新文藝復興」據點和推動文化交流,這是沒有理想及奉獻精神無法持續的。我從事創作及寫作,一切實務由她擔當,其能力、魄力及 毅力令我尊敬,也讓我看出台灣女性堅強及崇高的一面,但她無心插柳柳成蔭,20多年來,一直買房子修建成畫廊的她,在房地產投資也無意中建立起了一個小王 國,細細道來,倒可寫成一本房地產投資的書,但她認為偉大的藝術品是壁上的房地產,比一般房地產更有價值。侯幸君特別專精於藝術經紀出版、投資、收藏,她 可能是在美國少數做藝術文化非營利組織的一位女性東方人,她同時也是數個公司的董事長及總裁,因為經營藝術的成功,而經常被雜誌電視訪問。

這次她又一肩擔起「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迴活動,繁重複雜的行政、籌劃及籌款的工作,這是莫大的挑戰。我們夫婦常一起參加國際展覽外,也常應邀參加 一些學術性、政性的國際會議,甚至世界和平會議(如1998年及2000年的「世界國是論壇」,及2002年在華府2003年在南韓的世界和平會議),因 而有機會與戈巴契夫、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Richard Lugar 、前Costa Rica 總統Rodrigo Carazo等世界名人。我經常代表文化界演講的題目是﹕邁向「愛」的時代——以「愛」為宗的全球新文藝復興。我常向與會者問﹕「您能想像我們的世界沒有 貝多芬、莎士比亞、梵谷…會是怎樣的一個世界?您能忍受我們的世界沒有大師的傑作?沒有盧浮宮、紐約現代美術館、林肯中心、故宮博物院…,我們的社會將會 多麼貧乏庸俗。我們的世界與家庭被藝術家所塑造並發揚光大,因為藝術家得天獨厚,被「上天」賦予了敏銳的感覺及創作力,因此藝術家也該對人類社會文化的進 步負起責任。」因此我認為我對台灣、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是我的作品以及我的思想著作,我相信這將是人類共有的文化財產之一,因此我們設立了非營利組織的「陳 錦芳文化館」加以保存、整理及運作。

「人生苦短,藝術永恆」。我14歲被梵谷感動,立志到巴黎當畫家。28歲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聖地得到啟示而決心促成台灣成為全人類新文藝復興的聖地而奉獻,一路走來,得到賢妻侯幸君的支持與親友同志的鼓勵,心懷感激,盡心盡力,做個堂堂正正的文化人

我今年已70歲,但藝術家無退休的權利,我除了繼續創作外,願意推動「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迴活動。並希望「陳錦芳文化館」代代經營下去並希望能在大學設立「陳錦芳研究基金」。感謝「台美基金會」頒給我人文成就獎,我願意將這個榮譽與愛妻侯幸君分享!多謝!」